外商撤资外逃及弃厂逃债现象开始蔓延,逾半数外资选择“夜半出逃”方式。据统计,去年2月到今年2月,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激增19%。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日前指出,国际及中国经济大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矛盾和经济纠纷,在司法领域已明显反映。他认为,当前这类案件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借款合同案件数量激增、买卖合同主动违约比例增大、开始出现虚假贷款案件、外商撤资外逃及弃厂逃债现象、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民营企业破产清算比例明显增多等。其中,超过半数外资选择“夜半出逃”方式。去年在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外资密集区,外资非正常撤资尤其严重。公开数据显示,这一轮外资撤逃事件中,韩国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位于山东半岛的韩资企业。据山东官方数据显示,几年内非正常撤离的企业已超过200家之多。在广东地区,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去年前十个月,广东因欠薪逃匿引发的30人以上集体抗议事件共251件,比前年同期增加92%。此外,江浙等地区也出现外企老板出逃现象。据报道,浙江省停产和宣布破产的企业已超过1200家,约过去十年的总和,其中有近1/3企业主当“落跑老板”,包括大多数外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