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依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央政府不得不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来扩内需促增长。而在国内消费不足短期内难以缓解的情况下,投资被普遍认为是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的重要手段。但令人惊讶的是,今年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据却显示,消费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主角”。
在2009年4月1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公布了一季度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的数据: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在6.1%中有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2.0个百分点,剩下的负0.2就是由外需负拉动。根据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消费对于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七成,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及消费的一半。因此,不少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
李晓超解释,需要指出的是,大家感觉投资贡献低了点,这个投资跟我们通常讲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一样的。在支出法核算中,它讲的投资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一部分是存货。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力非常强,由于我们存货在减少,所以体现到整个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点数显得小一点,这是需要作以说明的。
但在我们看来,李晓超的这一说明显然并不能真正消除市场的疑虑。更让人担忧的是,一季度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的“倒挂”或将误导中央政府的决策。
从投资角度看,在一季度数据公布之前,不管是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还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明显地着眼于从供给方面来加大投资力度,政府投资始终占据着主导,导致投资规模急剧膨胀,因此市场普遍预期,在“三驾马车”中,一季度投资理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是如今的数据却表明投资的贡献是下降的,正好与之相反,这可能会使决策部门产生错觉,即认为投资力度可能还不够大,同时也将忽视投资项目中绝大部分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民营企业几无参与,甚至呈萎缩态势的事实。
从消费角度看,经济危机之下,失业风险增加,人们收入预期普遍下降,对消费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数据之前,国内关于中央将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传闻不断,并且都认为方案将偏向民生和消费。但是从一季度消费对GDP增长贡献超过七成的数据来看,中央政府再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根本就没有必要了,但这种判断与我国内需不足的社会共识显然是矛盾的。
在我们看来,应理性看待今年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事实上,一季度统计数据的矛盾并不止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贡献“倒挂”这一个,800亿美元余额的“不翼而飞”,工业生产增长与用电量或发电量下降的背离等也都成为不解之谜。这样的统计数据使公众云里雾里被“牵着鼻子走”也就罢了,但这些数据在中国经济刚刚呈现回暖迹象之时,对中央下一步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如果这一数据不准确,必然给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也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伤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一季度消费贡献超过投资的说法,很可能是统计数据上的游戏,实际上消费的作用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投资才是数据背后的真正“主角”。令人忧虑的是,这一数据不仅仅是国家统计局在自欺欺人,而且还将作为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极有可能会误导中央政府下一步的决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