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快递无人车,哪家最强?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8-27 00:00

  

图片来源:网络

  技术的成熟,路权的开发,使快递无人车步入了风口。在这风口之中,先后入局品牌玩家众多,大致可分为三大门派:一是美团、菜鸟、京东这些平台型,实力大,研发早,有充分的应用场景,但近年来的步子迈的不是很大;一是专业初创公司,创劲十足,业绩喜人,其中的佼佼者有九识、新石器、白犀牛等等;再一个是汽车产业型企业,包括它们的上游供应商,比如东风,宇通、Momenta、德赛西威等加速跨界,作为产业链延伸而来。

  在这三大门派中,哪家企业最强势呢?未来的发展又如何呢?听我们说道说道。

  一、三大门派,新势力领先

  据预测,2025年中国无人物流车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2030年将达2800亿元,年均增速超45%。这一巨大市场,令天下英雄尽折腰,而这些英雄好汉们,可以分为三个流派:平台型、初创形,跨界型。

  平台型玩家,主要是菜鸟、京东,美团等企业,更扩展一下,可能还有顺丰、极兔、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前者可称为完全自研派,专门组建了团队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后者称为合作派,主要以「投资+订单」的方式入局。

  这与平台企业的属性有关,自研派是互联网原生企业,技术从诞生起就是业务的原生驱动力;合作派是物流原生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更多服务于物流主业的降本增效,而非构建技术壁垒。

  这些平台型无人车玩家,有一个天然优势,背靠大厂,具有强大实力、生态内的客户资源、跨领域的技术协、大厂的信任背书、应用场景的丰富,又先人一步,先行展开探索,可谓一手好牌。

  京东、菜鸟、美团三大厂,是无人城配发展早期就入局的选手,2015年前后开始探索相关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但在去年、今年这场规模化中没有亮眼的表现。

  菜鸟作为国内无人车研发的“先行者”,深耕无人车研发已十余年,是国内最早投入L4级别无人物流车研发和运营的物流企业之一,当时且有多项算法技术获得过国际大奖。早在10年前,菜鸟就推出末端机器人原型菜鸟小G,后来依托阿里达摩院技术沉淀推出的"小蛮驴",在媒体上出过大风头。

  而京东自2016年起成立X事业部,专注物流无人技术开发;美团则在2016年成立了W项目组,陆续推出“小袋”、“魔袋20”等服务于即时配送场景的无人车产品。

  而新势力,则都很年轻,大多成立时间不到五年,九识于2021年创立,新石器于2018年创立,白犀牛成立于2019年3月,行深智能成立于2017年7月,虽然晚来一步,对物流场景的理解并不比平台差。

  不错,对于平台型无人车企业,因背靠集团的运营业务,有着对物流场景的深刻理解,然而,初创企业在这方面并不落后,比如新石器创始人余恩源,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物流科技相关的工作,曾研发出中国最早的一款国产快递专用PDA 和最早的快递柜;而九识创始人孔旗,同样在物流领域中有所积淀,他曾负责百度Apollo无人物流车研发应用工作。

  商业化落地的一个指标是规模化,新势力的领跑者九识与新石器,即将跨入万台量产赛点,而京东,目前唯一知道的数据是2022年透露的,其在全国30座城市投入运营超 700 台;美团也未公开详细的无人车应用规模数据,而九识在2024年底交付就达3000台,新石器至今年七月达6600辆。

  从无人车应用规模数据来看,美团自动配送车截止2024年底,累计配送近500 万单,自动驾驶总里程达1300万公里;菜鸟累计配送订单4000万,总运行里程500 万公里;而九识累计送单量达3亿,自动驾驶总里程为2000万公里,新石器自动驾驶总里程为 4200 万公里。这些数据,或许会成为行业格局改变与话语权更迭的起点。

  为什么大厂在无人城配车的规模化进程中滞后呢?大厂无人车虽然能够得到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但庞大的组织架构带来了复杂的决策机制,反应链路也更长,决策更审慎,难以像创业公司那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就是前段时间阿里、京东反“大公司”病的原因所在。

  目前大厂虽然管理已趋扁平化,但营收的压力,评价体系的单一,技术的积累与突破难以被量化,团队不免因害怕承担风险而回避创新尝试。

  大厂无人车方面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原京东副总裁兼X事业部总裁肖军2021年离职后,其无人城配业务板块的话语权大幅下降,随后又是一波核心人员的出走,九识的创始人孔旗曾是京东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负责京东无人车的技术研发。

  菜鸟的无人车业务由阿里内部「最早想做自动驾驶」的人陈俊波主导,2023年3月,陈俊波离职创业,成立具身智能公司有鹿机器人,此后阿里的自动驾驶团队从300人精简到不足百人。

  就心态来说,无人城配车对于大厂而言,是工具属性,而非业务属性,在其整体战略中,不是核心增长曲线,而是属于技术储备或生态补充性质;而新势力有穿越周期的危机感,也有对技术和商业的强执行力。

  并且,新势力在推动行业政策突破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无人配送车合法化进程。白犀牛根据自家企业的深度洞察和对行业的理性思考,提出了车规化是无人车必须跨越的门槛,提出建立“自动驾驶能力分级评估+动态路权机制”的建议,推动产业政策体系与技术演进协同发展。

  除了平台型与新势车,还有跨界者,主要是汽车供应链行业。无人城配的前景在逐步明朗,并且这条赛道的盈利点,将比Robotaxi 更早到来,这是汽车行业开拓这个赛道的原因所在。

  当市场规模呈现数倍乃至十倍增长,在技术同源性与规模化落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乘用车智驾巨头也纷纷将视线转向无人配送这片新蓝海,比如Momenta、德赛西威等乘用车智驾巨头加速跨界。

  Momenta正组建团队,筹备进军无人配送车领域,从乘用车到重卡再到无人配送,Momenta无人驾驶领域的战略版图正在快速扩张;而德赛西威面向邮政系统的无人配送车demo已经上路测试。

  德赛西威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利用自身在乘用车领域积累的相关技术并迁移到无人配送车领域,似乎成为供应商们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共同选择,汽车产业型企业东风、宇通,作为产业链的延伸,也参与其中。跨界者的参与,新变量的加入,使无人城配的赛场变得更加热闹了。

  可以这样说,在整个无人车的市场中,有激进者,有稳妥派,有试错者,那么,新势力则是激进者,菜鸟一类则是稳中求进者,而东风、宇通则是试错者。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