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快递无人车,哪家最强?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8-27 00:00

  规模化最终比拼的是,谁的车更便宜、更好用。新势力的大部分创始人,还有平台型的企业都认识到,卷到单票成本只有一两元的物流企业对配送成本极为敏感,要做无人城配车,就得早早思考降本,动辄几十万元的传统无人车,怎么能普惠物流?

  当然,无人配送车产业链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技术集成性,降本不能只靠无人车品牌一家的来完成,需要从芯片、底盘到整车,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协同进化。上游核心技术零部件是重点,包括感知层(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决策层(如AI芯片、高算力域控制器、决策算法)和执行层(如线控底盘、高精度定位模块)等。

  欣喜的是激光雷达成本下降80%、5G网络覆盖率突破90%、AI算法效率提升百倍,技术突破为商业化落地扫清障碍,于是在新势力中掀起了降价潮,毫末智行小魔驼系列产品单车平均价格从数十万元降至几万元,目前主流的无人物流车平均售价为5万元左右。

  而九识E6通过模块化平台设计,将硬件打造成可批量标准化复制的“运力接口”,推出E系列首款车型以19800元的颠覆性定价震撼上市,打破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成本门槛,意味着无人配送车第一次具备了消费电子级的普及潜力,产品发布当天,斩获了5290台订单,打破全球无人车日销量记录。

  不同于其他厂商一次性买断整套自动驾驶系统的高门槛做法,九识的客户可根据业务场景选配地图服务、调度算法、NOA能力等功能模块,避免功能冗余,提高了客户黏性和复购率。

  更为重要的是E6首创FSD订阅制,为行业树立了新型商业模型。1800元/月FSD订阅服务,彻底改写了行业传统的包年付费模式,标志着无人车“从定制走向平台”的转型。

  新势力的降本,有共性,比如车辆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硬件自研,研发无图技术,从而降低对成本高昂的高精地图的依赖等,也有各自的杀手锏;新石器选择了「视觉为主、激光雷达为辅」的方案,与特斯拉相似,通过优化模型算法,减少激光雷达的数量,从而实现了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其最新无人城配车上的雷达只剩下一颗旋转式的激光雷达。

  而美团,被「安全、合规」的第一原则束缚住了手脚,结果是给产品加上了30多个传感器,硬件成本高的出奇,没能找到技术安全与商业化的平衡点。

  九识不在原生的技术方案上做太多改变,而是重点应用仿真技术进行降本,可减少研发成本,实现极致的轻量化设计开发,是通过提升软件研发、工程设计效率降本。

  相比之下,新石器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方面相对保守,产品定价仍然较高,主要依赖传统的包年付费模式。顺丰从钟意新石器,然而转身青睐白犀牛,有技术、算法深度方面的考虑,也有商业模式的考虑。

  总的来说,随着领军企业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本下降,无人物流车有望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重塑全球物流产业格局。

  新石器与九识都选择了构建多条产品线的打法,产品矩阵全面,推出小、中、大容积的不同车型,可代替从三轮车,到面包车,再到轻卡的多种车型。多产品线的布局不仅能精准匹配不同运载量需求,更能适配多样化的道路场景,为企业争取更广泛的路权许可做了铺垫。

  而白犀牛,仅有两款车型,R3与R5,其中R5为主打车型,而文远仅有一款车型W5。其实,对于无人车这种智能产品,当产品完成制造,交付至客户手上后,整个服务流程只完成了一半,从交车那一刻起,才真正进入B端客户体验的核心阶段。

  在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无人配送的核心壁垒早已不是单项能力,更多在于系统性整合力,要点是由“卖设备”转向“卖能力”,当别人还在比传感器数目和CPU算力时,九识已转向争夺行业的系统控制权。

  技术可以单点突破,但规模化落地需要一场“生态完善”,曾经的“人盯人”运维模式导致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成为无人车部署最大的难点之一,大家看过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每个机器人背后都跟着几个工程师,无人车的情形和这差不多。

  购买一款无人车不是一锤子买卖,除了购买车辆的费用,还涉及到自动驾驶等服务费,从自动驾驶系统的持续迭代,到传感器的定期校准,再到云端调度的维护,每一项都依赖服务商的长期存在。售后响应速度、平台运维能力是决定客户是否愿意留下、企业能否穿越红利期的关键所在。

  目前,新石器与九识均通过外部合作初步搭建起运维体系。新石器与途虎养车战略合作,途虎养车为新石器无人车提供售后维保服务;九识也和天猫养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天猫养车门店享受专业的售后、保养和维修服务。

  合作进行售后服务,是借力,而自建售后服务体系,才是根本,九识更在全国建立了230多家售后网点,进行维修等服务。在客服方面的投入也持续加大,近日九识智能建立完善了"云脑-枢纽-终端"三级服务体系,实现20秒极速响应、2天交付的行业标杆,为E6的大规模投放提供了运维保障。

  九识E6这波重构了商业逻辑,不靠单次交易,而是通过“低门槛购入+持续订阅使用”的双轮驱动,完成了从产品制造商向平台服务商的转型,形成“软硬一体、循环增收”的闭环。

  而新石器尽管其X6车型车型定位高端,售价高、功能全,但依旧采用较为传统的销售策略,交付后缺乏二次变现能力。从整个新势力落地角度看,九识、文远、新石器选择卖车并收取技术服务费用,而白犀牛选择租车并收取运维费用,通过轻资产租赁模式构建低门槛运营网络,客户无需购车,降低前期投入,适配季节性物流波动需求。

  无人配送企业普遍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目的是为了在大规模商业化来临之前,提前抢占市场份额。目前,部分无人配送车的售价甚至低于其生产成本,这种策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占领市场份额,但从长期来看,对企业的现金流和经销体系都是巨大的考验,白犀牛去年亏了4900万,前年亏了3900万。

  无人车不是一个可以暴富的赛道,而是一个需要日拱一卒的信仰项目,无人配送车的终局还远未到来,在持续的技术迭代、供应链降本与商业模式之间,成本与盈利的平衡木考验着每一家参与者。

  伴随无人配送网络密度提升与高频刚需场景拓展,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化将持续转化为盈利动能,助力新势力提升中长期收入和利润空间。

  因为后续的服务原因,无人车企的"存续能力" 比无人车更重要,因此,打造百年车企成目标,才能消解了客户对 "长期投入打水漂" 的焦虑,也成为客户选择车企的首要条件。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