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建设中的节能环保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1-01-20 18:34
 大福(中国)有限公司EG部部长 朱力
 
  高速增长的GDP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经济增长与低碳环保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实现绿色GDP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大众都已或多或少有了环保意识。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发展战略方针中也逐步体现了节能减排的特点。那么,物流系统中的低碳与环保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来看它的定义。低碳(Low Carbon)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大,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就越严重,全球气候出现灾难性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从物流系统建设的阶段来看,低碳环保主要体现在整体园区的流程规划、建筑设计和新型材料使用、运作单元的标准化、节能设备的使用、运营管理的效率等几个方面。通常,企业物流*基本的功能是搬运货物,实现节能减排的方法其实也不难,首先从物流系统建设所涉及的各环节谈起。
 
  物流系统建设通常包含咨询规划、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实施、运营几个环节。从表1可以看出,规划前期的过程决定了系统的走向,也是*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部分。在此,笔者就几个显而易见的结症处理和读者分享一下体会,探讨系统建设过程中实现低碳的一些关键环节。
 
  如何实现低碳环保
 
  一、整体规划阶段
 
  货物搬运既然是物流的主要特点,那么优化入库、上架、拣选、补货、出库过程中的行走路径和中间环节,应是节省能源的*初方法,而这要在前期规划阶段进行充分讨论并加以解决。同时,系统规划时不应仅仅盯在物流中心这一点,还要把和物流中心相关的动作与动线整理出来并进行统筹规划。有人可能认为,怎么建不都是建房子吗?其实不然。在此先不涉及库架合一还是库架分离的话题,仅仅由于房子位置的不同,企业将来所体会的快乐就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不干胶生产企业本来有几个生产车间,旁边有一个仓库,随着生产量的提高,建了新的厂房,但发现仓库不够用,又建了一个新的仓库。结果在原材料入库时,厂房内叉车乱跑;在成品送往仓库时,又是叉车乱跑;发货时要从不同仓库出库,还是叉车满场转。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叉车数量大增,叉车驾驶员大增,人力成本提高,管理难度加大,货物损失增加,场内事故频发,企业老总从满足于*初的繁荣景象变成了愁眉苦脸。经过对物流动线的重新规划、调整和适用的物流设备的投入使用,企业内叉车(叉车驾驶员)数量减少了30%,货损率降低了90%,厂区内变得安静整洁。尽管企业没有提供直接的数字支持,无可否认的是,设备的减少直接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整体规划阶段,规划原则应是“物流先行”。业主先找的不应是建筑设计院,而是系统集成商或咨询商,再通过设计院的介入来优化布局。如果新建一个物流系统,“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不失为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也等同于一个低碳环保的规划。前期多痛苦一些,后期就多快乐一些,相信许多已经建成物流系统的企业会有同感。
 
  二、物流设备选型阶段
 
  近期以来,除了单纯提高技术参数的努力之外,所有的物流设备厂商都把“绿色产品”作为其开发产品的目的之一,而这其中,减少尾气排放、节省电力又是具体的表现参数。
 
  以大福公司的H级堆垛机为例(图1),在优化主体结构和采用新材料的基础上,堆垛机重量减轻了20%,随之带来马达容量减少、消费电力减少,能源消耗同比降低10%以上,使得处理每托盘货物的能耗明显降低。另外,由于采用了新型马达和高速停止减震模块,使得运行速度同比提高5%~10%,处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整体规划时堆垛机台数的减少。
 
  另外,得益于回收电力系统的开发与投入,在系统整体运行中又可以节省15%~25%的电力;动态参数控制方法使得堆垛机在有任务时开足马力,没有任务时进入消耗*小电流的待机状态。这些措施最终都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并不是每一个物流系统都需要高度自动化,也不是使用的设备越先进越好,有时恰恰会适得其反。近几年,国内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有了质的飞跃,行业内或许见过自动化水平很高但设备使用率很低的系统,这就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不仅没有发挥设备应有的效率,反而造成了浪费。这并不是设备不好,而是理念和决策偏离了方向。
 
  实践表明,选用设备时首先要回到物流的原点:流程明确+作业简单+不动脑筋+快速搬运。结合这几项原则,再来考虑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设备替代人工*合适,再去分析什么地方耗能多,进而选择长期使用时性价比高的产品。
 
  三、运作标准化带来的节能减排
 
  这个话题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二是使用搬运容器的标准化。标准化也能产生低碳环保的效果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运用得好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首先,流程标准化促使作业人员的动作简化,具体体现在走行路线少、管理范围小、中间周转环节少、考虑问题少,也就是说作业效率会提高,使用人员的数量自然会减少。
 
  例如,排名世界500强的某外资饮料生产企业,原来其产品在仓库里随意存放,发货时要到处拣货备货,装车要散装,到达目的地后要散装卸货,经人员验货后,再次码盘堆货。纵观这一流程,中间环节浪费了许多资源。经过系统整改,其作业流程变为:订单预处理,产品直接在仓库里按出库特性存放(减少拣货备货动作次数),装车时使用托盘直接上车出货,到达目的地直接送入堆货区域,顺便再带回上次的遗留托盘。流程改善后,该企业获得的效果显著:生产企业内部减少了4台叉车及4名叉车驾驶员,货损率降低了98%,装车出货速度提高5倍,一个配送目的地节省了4个人工,叉车减少1台,每辆运输车的卸货作业节省了近45分钟。当然,省下的是钱,也是能源,贡献的是绿色环保。
 
  而在搬运容器的标准化方面,除了托盘的标准化,许多汽车生产企业、药品零售企业也引入了塑料料箱的标准化,使作业效率实现很大的提升。
 
  低碳物流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都已把节能减排作为本国政府的工作内容。例如,日本在1993年就出台了《环境基本法》,对低碳环保的企业实施补贴政策,许多企业也把低碳环保作为与时俱进的标志,显示其所尽到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在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和物流运营中也有所体现。
 
  然而目前,物流领域的低碳概念在国内才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曾到国外考察,笔者也随团参观过许多著名企业的物流系统。但遗憾的是,更多的国内参观者仅仅关注了国外企业应用了哪些先进的设备,而关注物流作业流程、运作效率(也就是节能环节)的少之又少。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在国内物流系统建设中,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开始显现,如,物流建筑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和使用节能灯,安装热能循环系统;叉车开发出油电混合动力产品;信息系统越来越客户化,等等。但是,由于低碳物流的实现往往初期投入的成本还比较高,加上目前很多国内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是环保,由此看来,低碳物流的真正实现尚需时日。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