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米造车成败猜想?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2-11-11 10:54 | 作者:快言慢说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小米造车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也是他押上全部声誉的战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雷军明确表示,小米造车要争取进入世界前五,才有可能在汽车界立足。

  雷军在推出智能手机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在造车上能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吗?在汽车巨头环伺的现实情况下,雷军造车能走多远?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梦想与现实

  梦想与现实往往交织在一起,对于冲锋陷阵的企业家来说,更是如此,小米创始人雷军造车的梦想是什么?现实又如何呢?

  1、梦想

  眼下,造车已经成为*热门的行业,做手机的雷军,也要在造车上大显身手了,一上来,就气度不凡,信心爆棚:进入世界前五名,年出货1000万辆。

2.jpg

  原话是这样说的: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言之,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而且,自动驾驶的目标为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英雄所见略同,华为余承东也指出:“未来汽车行业会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主力玩家不会超过五家。时间线拉长到20~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世界上也许只有三五家主要车企。

  然而,1000万辆,是一个天文数字,且看,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1487.5万辆,其中零售新能源汽车387.7万辆。目前国内新能源车领头羊比亚迪,今年九月首次单月超过20万辆,今年累计销量也才100多万辆。

  雷军表示跨界造车是小米历史上*重大的决定,同时也是自己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是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需要辅垫的,更需要学习的,雷军多次发布微博,称目前正在深读汽车行业传记,分享行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或者是取经,或者是合作,雷军花大量时间走访考察前辈车企。

  早在2012年,雷军就前往美国硅谷特斯拉工厂进行试驾,并于2013年多次拜访马斯克。去年,雷军拜访王传福、造访宁德时代、考察了长安汽车、五菱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长城汽车研发中心、上汽乘用车……

  小米“造车”这个决定,看似心血来潮,其实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随着智能手机完成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引起各方曾经为之狂欢、新品牌不断诞生的那个增量市场,早就成为了过去式。

  同是科技公司大佬,无论是友还是敌,不是在造车,就是在提供智能车相关服务,小米也不能落伍,在雷军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小米有很多机会。

  2、现实

  小米距离官宣造车已经过去500多天,现状如何呢?2021年3月30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2022年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

4.jpg

  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小米的工程样车也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软件集成阶段。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280余条专利申请信息,其中80余条已获授权,多数为发明专利。

  然而,汽车需要强大稳固的供应链,小米已经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激光雷达等感知元件、智能驾驶软件、车规芯片等方面进行投资布局,大约已有四十家左右的汽车供应链企业,但对于造车*基本的供应链来说,还远远不够,况且核心技术也不是随便找一个供应商就能提供的。

  相比之下,小米不像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了 10 年,有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不像比亚迪是全球唯一掌握三电技术的车企,每一个都经历了多年的投入和研发,将产业链整合在自己手里。

7.jpg

  小米汽车确实“箭已上弦”了,能否成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希望大家给他们一些时间、空间,根据雷军的说法,2024 年小米汽车就会亮相,能否有颠覆性的技术,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优势与挑战

  小米造车,有人看好,有人质疑,都各有道理,因为,雷军造车,有优势,也有挑战。

  1、优势

  小米造车,*大的优势是雷军本人,对于一个两次创业成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来说,这本身就是资本。雷军回到金山接任董事长的十年,金山收入从不足10亿,增长收入120亿,市值破千亿;40岁创办小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55.jpg

  因此,小米造车到底行不行?回答是,你可以不相信小米,但一定要相信雷军。雷军在内部透露:我一说造车,就有人要投100亿美元。

  理想汽车 CEO 李想曾说: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雷军是这两个方面的佼佼者。52岁的雷军,放下过往的成就,决心创建小米汽车品牌。

  这是雷军的第三次创业,他说:“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小米刚刚宣布造手机的时候,没有人能预见到小米会用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年轻的世界500强。奋斗、情怀以及走过的历史,这是雷军的优势,也是小米的优势,更是造车的优势。

  小米手机成功的关键是:直面所有风险,有豁出去干的决心,小米汽车这一仗肯定难打,但顺势才能大有可为。

  另外,小米造车的底气还来自小米手机业务源源不断的正向现金流,雷军坦言,小米已经积累1080亿元现金余额,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有全球*好的智能生态,公司亏得起。

  雷军技术出身,对于未来技术有一种情怀,雷军多次表示,自己担纲造车。小米公司普通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对造车这件事的投入相当大,无论是钱还是资源。

  性价比,这是小米品牌赖以崛起的基石,彼时正是售价1999元的小米M1,彻底改写了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创造出了业界的一大奇迹,小米汽车会走这一路径吗?

  雷军已明确表示首款量产车将定位10万元以上家用轿车,打造电动车产品中常见“青春版”,其潜台词其实是:专供经济能力较差的年轻人。

  有人分析,小米用了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说明小米汽车的售价绝对不会低,预估会在30万元左右。更有消息称,小米汽车会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售价上限超过30万元,也会有一个低配版本的车型,符合年轻人的选择。

微信图片_20221108113046.jpg

  小米入场冲击高端,理所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好是低价格、高配置,雷军曾对全社会郑重做出承诺:所有产品的利润承诺永久性不超过5%。

  小米智能手机的便宜人所共知,就拿新推出的机器狗来说,“铁蛋”售价9999元,远低于同类产品。

  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动力系统的改变,大大降低了跨界造车的技术门槛,智能汽车没有燃油车的技术壁垒,雷军笃信,自己能跟当前的车企巨头掰手腕。

  未来智能汽车,就是一部装上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是“终极移动终端”,因此,在当前智能化汽车兴起的背景下,拥有科技互联网背景,跨界而来的科技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占有优势,把自己的科技实力,融入到造车当中,小米也不例外。

  小米汽车,侧重智能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布局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欲整合行业产业链,推动小米软硬件生态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和繁荣。

  雷军也曾反复纠结:“有时候白天觉得有100条理由能做,但晚上一冷静,又给了自己100条不能做的理由。”但最后还是决定造车,因此他与小米有优势。

  2、挑战

  雷军造车并不被所有人看好,他们都有现实的理由。有人不是对雷军的能力表示怀疑,而是认为此时布局已经错过了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窗口期,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占据了先发优势。

微信图片_20221108113028.jpg

  近日,网上传言,小米造车被叫停了,小米答复,不针对传言回应,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然而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

  有人认为,隔行如隔山,汽车跟手机差距太大了,雷军是否行?造车所面临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很多,想利用汽车产业链完成真正跨界转型,又岂是如此简单,跨界造车公司需要突破的四个难题:投入资金大、设计复杂、技术难关高以及供应链管理复杂,一旦入局整车制造,没个三五年看不到具体的格局。

  雷军也明白这一点,他说:“创业就像跳悬崖,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新能源汽车制造是十年磨一剑,是九死一生。

  汽车制造的复杂度远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出于研发和质量控制的考虑,造车业务会更“重”,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制造*主要的技术部分是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在这方面,小米算得上一枚“小白”。

  汽车市场对新入场者已经不再友好,要造车,就需要建筑工厂,购置设备,以及雇用大量的人手来进行设计、生产和装配等工作。

  小米自动驾驶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栈自研,意味着车企能在相关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研发领域拥有主导权,也意味着高成本,不仅需要更大的研究团队,还需投入更多资金,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烧钱速度,可能远超其他行业,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曾公开表示,一个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烧钱,几十亿投入连入场券都拿不到,几百亿才刚刚拿到入场资格,而且是九死一生,多少实力雄厚的财团最终被拖垮。

  提起做视频平台出身,目前长久的留在了美国的贾跃亭,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十年造车梦。恒大房产陷入债务危机开始至今,恒大汽车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进展。

  既使你财大气粗,不差钱,造车还是难,比起纯粹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更为关键,很有可能一条路线的错误,就白白丢失了三年,这个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

微信图片_20221108112902.jpg

  同为手机品牌商的苹果,2014年,造车的公开秘密“泰坦”计划被曝出,然而,时至今日,都没有一个完整的雏形,成为了业界一个悬案,虽然不差钱,有高达2300亿美元储备,从自动驾驶与整车制造这两个大方面来看,苹果造车若想结出最后的果实,仍少不了时间。据说,苹果最终放弃了自主造车。

  何况,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有特斯拉、蔚小理、比亚迪、威马这么多相对成熟的品牌,小米入局晚了,处于劣势的位置,想在巨头林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三、主业与跨界

  跨界巨头的搅入,直接重构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版图,小米就是跨界者之一。(关于跨界造车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本公众号早期发表的原创汽车系列文章:《跨界造车背后的冷思考》)

  1、主业

  跨界做汽车,其主业——智能手机先要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为跨界汽车源源不断的输血,那么,小米手机情况如何呢?

  小米,主业是智能手机,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品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升至17%,超过了苹果的14%,成为仅次于三星的世界第二大手机品牌,小米现在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在手机市场做到了中国手机企业第一。

微信图片_20221108114703.jpg

  在小米造车之前,小米已经跨界,去年推出了酷似波士顿公司Spot Mini系列的“铁蛋”机器狗和人型机器人,采用了小米公司自研硬件。

  跨界造车的大佬们都是各自行业佼佼者,他们选择跨界进入新的领域,意味着他们的行业发展步入了红海,面临由盛及衰的拐点,所以跨界成为了这些大佬的新出路,借助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跨境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小米造车,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

  2、跨界

  媒体连篇累牍报道跨界造车的新闻,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那些跨界造车的商业大佬,跨界造车,成为风口。近一年来,你会发现汽车圈悄悄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没错,跨界造车已蔚然成风,互联网巨头百度,高科技航母华为、以无人机起家的大疆等等。

  跨界造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低估技术和资金门槛是跨界造车*大的挑战,造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试错成本很大,汽车工业需要庞大的资金链,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入局造车,资金链几乎囊括了一切的开始,一辆车从研发、采购、整合、营销乃至品牌打造,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微信图片_20221108113010.jpg

  科学巨头首先在自动驾驶上跨界,谷歌、苹果、优步、联想都有下场,以整车理念布局新能源、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链,恐怕只有小米。

  到2025年,电动汽车将占据全球载客汽车销售量的10%,2030年达到28%,2040年达到58%,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市场。车辆智能化的趋势也无可阻挡,2030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之巨的市场,5800万部自动驾驶汽车。

  未来,手机和汽车市场打通后,手机极有可能变为汽车市场竞争的附属产品。汽车成为未来的超级移动终端,而不是手机。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电动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

  跨界造车的的英雄们,都怀揣着颠覆行业的想法而来,期望打开另一片星辰大海。

  不能否认,携带巨额资金和资源进入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汽车产业的大鳄们,或许会加速汽车产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逐渐成为汽车赛道中重要的参与者。

  造车难,造一辆整车更能,其生产过程几乎涵盖了一个国家所有的工业制造环节,从原材料到工业技术都是困难重重,还要在高效生产与优质品控间的精准平衡,都成为了横亘在跨界者们面前的无情门槛。

  小米不是第一个跨界造车的,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造车的公司,跨界就是这样,一切好像都很熟悉,一切又都很陌生,它似乎给人一个门槛很低的假象,当你真的迈进来,却会感到并不容易。

22.jpg

  跨界意味着要面临全新的挑战,有成功必定也会有失败,虽然终场还没有到来,但有许多跨界企业在半路上停下了脚步,抛锚了。在跨界这条路上,我们见过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悲情。

  结语:雷军造车最终成不成,谁也不能妄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豁出去干,这才是企业家的性格,企业家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是做不成大事业的。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