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市场暗潮涌动:AI引领超级涨价周期,供需矛盾激化幕后玄机

来源:科学奶爸 | 2025-10-28 14:48

  有多久没听说过“一轮超级涨价周期”的存储市场了?从2025年起,存储厂商就像打了“减产疫苗”,一个接一个宣布缩减生产量。美光减了10%,三星减了15%,海力士也开始收缩旧款DDR4的产能。是不是觉得这场减产潮背后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经济策略?不急,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悬念:为什么原厂控制产能,市场价格却“全线飙升”?一轮由AI引领的存储“超级周期”,暗潮涌动,到底意味着什么?

  存储市场从来都不是一潭死水。各厂商减产的背后暗藏着新的赌局。DDR4、NAND Flash这些曾经跑在前线的老伙计,如今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润更高的DDR5和HBM。你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行业升级过渡?别急着下。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存储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连续五个月加速攀升。DDR5直接飙升了58.73%,NAND Flash的大容量单片价格更是每周都能跳一个新高度。这还不是*让人心惊的部分。悬念来了:为什么整个市场上连低端资源都几乎找不到?现货贸易成了一场“控货大战”,原厂这是唱的哪一出?

  我们从过去的三轮存储周期说起,故事讲起来可不简单。2016年至2019年,那时候是DDR4的天下,技术换代加上手机端游戏爆发,对内存的需求一下提升了好几个台阶。虽然手机和PC的销量没怎么涨,但“性能控”让DDR4侵占了主流市场,价格一度疯涨。第二轮周期发生在2020至2023年,全球疫情的影响间接引爆了消费电子市场。在线办公、远程学习,这些新模式催生了电脑和手机的销量,使得存储芯片一度迎来了消费端的黄金繁荣期。眼看风头正劲,本以为存储市场会接下来进入平静期,万万没想到,这第三轮周期是AI带来的。2017年的AI热潮虽让人记忆犹新,但如今的AI则是直击科技基建层——从更快、更强的服务器,到比你脑子还灵的智能设备,AI需求正在彻底颠覆整片存储江湖。

  生产线上的事可不是一两家能喊起声浪的事。以威刚董事长陈立白的说法,如今世道已经到了“存货为王”的绝望时刻。DRAM、NAND全线缺货,存储产品价格还没涨到真正高潮。甚至有专家认为,第四季度只是大头刚刚开始,明年将是更严峻的缺货景象。这种断货涨价会不会成为常态?存储模组厂商一点也不急着接单应市,反而严格控制出货节奏。你没货,我有货,坐地起价——一场存货争夺战愈演愈烈。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这种缺货涨价的背后,是市场在控制,还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

  市场的波动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但背后暗藏的危机才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减产的确导致供应更紧张,但也让市场开始出现一种假性平静,供需平衡是否真的能维持?部分人乐观认为,AI基建会成为存储行业的新引擎。然而反对声音同样不弱。有人质疑,AI的需求爆发是不是一时的“虚火”?前几轮存储周期都依赖消费端发力,可从数据来手机销售量和PC出货量并没有显著增长。反方认为,如果AI场景没能进一步拓展,那这轮超级涨价周期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大涨之后,价格可能疯狂回落。你怎么这种观点有没有可信度?

  刚刚以为前面的担忧有可能成真,事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反转。市场上的NAND和DRAM资源供给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因为减产导致多方争抢。三星、美光、铠侠这些大厂早已不满足于现阶段的制程。DDR5和HBM立马上提,但旧制程的存货却在市场中成为稀缺资源。这种冲突推向了顶点,导致连购买旧产品的渠道商都愁没颗粒可拼。原厂的大幅涨价已经引发新一轮矛盾,供需失衡加剧整个市场的动荡与分裂。这场被称为“超级周期”的旅程,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现象,它像是一场耐力赛,但显然不是所有选手都能跑到终点。

  情况似乎平息了一些,但别高兴得太早。新一轮价格调整的风声已经开始涌动。AI服务器需求确实稳定增长,可意外的阻碍却让人始料未及:消费市场的购买力开始下降。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普通消费者更倾向于谨慎消费。手机、PC的换代频率降低,厂商们虽然押注AI基建,但新兴需求的扩展速度并不完全匹配。这种僵局之下,各方立场越发对立。有人高喊“AI时代是金矿”,有人质疑“存货至上”是不是个伪命题,一场关于生产与需求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而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存储市场的涨价可能进一步拉高终端设备的成本,致使换机周期延长。你觉得消费者会对此埋单吗?

  说到这里,有必要推敲一下所谓的“超级周期”。原厂控货涨价,市场资源争夺,行业看似进入高景气度,却潜藏着价格泡沫的风险。站在反方立场,我不得不怀疑,这轮涨价是否正在透支未来的存储需求?是不是有点像抢在“下一代买不起之前”先卖掉多余库存?市场需求的爆发,背后的驱动真的是AI基建吗?还是说,这不过是一场资本运作的华丽表演?闻起来是商机,但细想可能只是风险。这轮涨价真的能带来长期红利,还是会像1997年的硬盘泡沫一样迅速破裂?我虽称赞行业的敏锐,但对于这样的涨价逻辑,我宁愿保持一点讽刺的距离。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