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外卖才短短五个月时间,京东已亏损百亿之上,甚至吞噬了京东零售与京东物流的全部利润,面对如此巨亏,京东是及时止损,还是加码投资呢?业界有不同的看法,京东内部也有自己的声音,让我们在此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外卖大亏损
今年2月京东杀入外卖,在商界算是一件大事,一个电商领域的强者,带着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物流基因,跨界杀入一个由美团统治的领域。
虽然都做外卖,但美团、京东、阿里的三大外卖平台,竞争策略并不相同,补贴侧重点也有差异:京东的重心在餐饮自营业务和全职骑手的招募;美团的重心在到店和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则是在经营整个大消费平台,不过,大把烧钱都是一样的。
今年5月,美团宣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比赛”,此举被解读为美团将不惜一切代价参与外卖价格竞争,于时,美团二季度成绩单,营收9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而经营利润暴跌98%至2.3亿元。
而京东呢?集团利润腰斩,都是外卖惹的祸,京东为了外卖业务无疑是下了血本。
近日京东发布的二季度财报,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而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降50.79%。
分开来看:京东零售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7.6%,经营利润率为4.5%,创下公司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京东物流收入515.6亿元,同比增长16.6%,经营利润19.58亿元,二者相加,经营利润达158.58亿元。
那么,外卖呢?虽然增速明显,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营收高达139亿,订单量达美团约30%,然而,亏损也最为严重,也是京东唯一个经营亏损的业务,亏损额高达147亿元,直接影响了京东的净利润。
也就是说,两大主业赚来的真金白银都流向外卖新业务的用户补贴、骑手团队建设及商家招募,成了"烧钱黑洞"。也是,美团和淘宝的外卖已经把市场卷到了极致,京东如果不砸钱,根本上不去牌桌,于是,京东一入局就打出的“零佣金”“五险一金”组合拳,都是烧钱的大项目。
京东破例承诺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彰显了社会责任担当,但15万至20万人的骑手规模,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将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在财报数字面前化作了冰冷的亏损额。
更为重要的是近20万的骑手网络管理,是一套复杂的、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激励与管理体系,像一个庞大的神经系统,需要花重金来构建。目前并不完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团的地图精细到了每一栋楼,而京东的地图往往偏离上百米,这可不是一两天能补齐的短板。
为了实现“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时,京东首创“0佣金”政策,的确打得非常精准,直击了商家的核心痛点,因为“佣金高”几乎是所有餐饮商家对美团和饿了么抱怨最多的话题,但是150万家商家的零佣金,将是京东失去一大批应得的收入。
然而,商家需要的不仅是减佣金,更需要数据的赋能,美团提供给商家的,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单工具,它是一整套SaaS服务,帮助商家管理库存、分析用户、设计营销活动,实现数字化转型,京东要想建立这套数字系统并适用,都需要资金与时间。
据披露,京东每单补贴五六元的激进策略,使得日均2500万单的订单量变成了烧钱无底洞,每天就要烧掉1.6个亿左右,于是财报发布当日,京东股价应声下跌,不少人问,京东外卖梦还能挺多久。
其实,外卖并不是一个好盈利的行业,美团用十几年时间才实现外卖业务的盈利,而饿了么至今仍在亏损中挣扎。由于外卖业务目前仍属“烧钱”领域,其发展仍需依赖零售主业的“输血”,造成京东利润下跌,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使京东二季度财报出现了"高增长"与"高亏损"的强烈反差。
其实,外卖业务,不仅对京东二季度利润产生影响,而且会对2025全年的净利润造成拖累,甚至在未来1-2年内也会有影响。不仅京东,美团与阿里的外卖,同样烧钱,盈利不容乐观。高盛预测,2025年Q3至2026年Q2的12个月内,阿里外卖亏损或高达410亿元,京东亏损约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减少250亿元。
其实,对于外卖,许多互联网大厂,都悄悄的试过水,比如百度,比如滴滴,一看不行,就及时止损退出了。比京东更有钱、更有流量的抖音,也曾雄心勃勃地进军外卖,然而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初入外卖之时,大厂都认为不过是个中介平台,一边是消费者,一边是商家,中间组织一群骑手,就可赚大钱,这个思路,显然与外卖战场实际不符。
外卖的核心是算法调度能力,在数百万个动态的消费者、数十万个出餐速度不一的商家、数百万个移动中的骑手之间,实现最优匹配,规划最优路线,这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大脑,其算力需要十年如一日,用海量的数据来投喂,用无数工程师的智慧来构建。
因此,支撑这套配送体系运转的不仅需要巨大财务成本,还有可观的时间成本,不少跨界者,一看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就赶快止损退出了。
然而,刘强东却是高调入场,激进打法,当然,相比其它互联网大厂,京东有底气,几亿活跃用户,是流量,达达这个现成的配送队伍,加上京东物流的配合是基础。
不可否认,京东在电商物流领域做得非常成功,但外卖这个看似相近的领域,却需要完全不同的打法,京东有管理快递员的深厚的丰富经验,但外卖与其并不相同,前者是一种中心化的、标准化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后者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高度灵活的、需要激发一线自主性的管理模式。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场资本和流量的战争,其实是一场关于效率和能力的战争。
当然,刘强东押注外卖的战略,不是一次危险的豪赌,而是一场深谋远虑的布局,不是为了外卖而外卖,简单复制美团模式,而是要打造“零售+外卖”的混合业态。
更进一步说,京东外卖的关键问题不是亏损,而是亏损能否换来真正的竞争壁垒,如果烧钱只是获取用户规模,这种优势难以持续;如果能同时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体验,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外卖市场,在京东未进入前,只有两大巨头,一是美团,市场份额达75%,一是饿了吗,市场份额达25%,竞争格局已相对固化,用户习惯和商家体系都难以轻易改变,后来者需要付出更高成本才能撬动市场。
京东在守牢基本盘的同时,加速拓展边界业务,况且,外卖不仅是边界业务,更是基本业务升级的引擎。因此,刘强东需要资本市场重新理解京东的价值逻辑:今天的亏损,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壁垒。如果单纯看净利润,当前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如果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和生态协同效应评估,外卖业务的战略价值可能远超财务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