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烧钱换市场,本是常态。京东外卖的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烧钱能不能烧出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因为外卖市场的能力构建,从来不是打几场价格战就能速成的,它需要长年累月的、深入到城市毛细血管里的精耕细作。
当前,互联网下半场,迫于行业存量时代的激烈竞争,隐身幕后的一些互联网大佬重新走上前台,不得不放手一搏,背水一战。刘强东是如此,马云也是如此,都拿出了近乎二次创业的激情,在各自看好的领域豪掷千金,不惜牺牲短期利润来换取长期能力,而外卖,正是刘强东着力的一个新赛道。
二、强哥没有慌
外卖这种高烧钱、高渗透门槛的赛道,只有先做大规模,才能争取到盈利模型优化的机会。面对利润的腰斩和外卖业务的巨额亏损,业界都为刘强东捏着一把汗,然而,刘强东并没有慌,依然执着于外卖带给京东的长期利益。
其实,京东的多项业务,包括物流,都是在长期亏损之后迎来了柳暗花明,并完善着京东的整个生态,这正是京东CEO许冉对外卖“不看一两年得失”表态的底气,也透露出战略层面的深思熟虑。
不可否认,对于核心资产是代码和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外卖是个苦活、累活、脏活,许多大厂望而却步,然而,京东,则具有不怕苦与累的基因,当年的重资产上马物流,京被马云指为是去干苦活,不能长久,然而,终于走出了一条路来,成为京东电商的护城河,使阿里的菜鸟不能不循其足迹同样“重”起来。
刘强东的豪赌背后,是电商流量结构的深刻变化,传统电商的流量红利日渐枯竭,获客成本持续攀升,而外卖业务带来的高频消费场景,正成为获取用户黏性的新入口。
京东通过外卖,用短期利润换取高频流量入口,试图构建"零售+外卖"的超级生态,这将重塑中国商业格局。但商业史上所有重大转型都伴随阵痛,亚马逊当年投资云计算和京东自建物流时都曾遭遇质疑,最终时间证明了这些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业界认可的京东独有的供应链优势和自营模式,都是刘强东“一干就要干10~20年”的战略定力下形成的。回顾京东的发展史,并非一帆风顺,多次陷入巨亏,然而,在刘强东的带领下,每次都走了出来。
2017年-2021年5年间,京东只有两年实现了盈利。2019年和2020年经历短暂喜悦之后,2021年又交出净亏损36亿元的成绩单。经营是赚钱的,亏损是因高投入带来的,其中京东物流吃了不少,仓储、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建立都需要持续烧钱。
2021年Q3,京东净亏损28亿元,Q4净亏损52亿元,与上一年同期的净利润243亿元相比,大降121%。原因呢,与今天相似,彼时,京东作为一个重资产公司,钱都烧在物流仓储、供应链上。
当年的亏损,打造了京东物流这套昂贵的基础设施,成就了京东自营的物流优势,当然,也有部分试错项目。总的来说,京东一贯的风格便是保持低利润率,缓慢行驶,京东的亏损,从历史上看,是常态,今天的外卖亏损,问题不算大。
从外卖企业发展角度,先巩固流量和市场份额再谋求盈利的策略是对的。外卖是规模经济,更多的商家和用户,带来了更高的订单密度;更高的订单密度,让算法调度更有效率,从而降低了单位履约成本。并且,美团凭借外卖构建的生态体系已经证明,高频业务虽然本身盈利困难,却能带动整个平台生态的繁荣。
然而,京东外卖的发展,不能走美团的老路,否则将陷入价格战泥潭,而是要开辟差异化路径,大力创新。从布局外卖开始,刘强东就强调它的外卖与别的外卖的不同,看中的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事实证明,京东“多快好省”的供应链体系具备强大竞争力,京东外卖的破局之道可能在于供应链效率重构。
传统外卖模式的成本结构主要受制于人力密度和配送密度,而京东的仓储网络和智能调度系统或许能带来效率提升,通过将外卖订单与即时零售订单合并配送,优化骑手路径规划和负载率,理论上可以降低单均成本。
有借于此,京东外卖推出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食品,七鲜小厨就是创新的一个品类。
京东推出创新业务“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由京东出资,合伙人只需专注菜品研发。近日,以10亿元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百万保底+销售分成。
首店上线一周日均订单超1000单,复购率高于行业220%,截至7月底已收到超6.6万份报名,京东计划3年开出1万家门店,并且利用供应链优势控制食材采购成本,实现盈利突破点。
自营“七鲜小厨”采用透明厨房+现炒现做模式,全程杜绝预制菜,建立源头直采体系,已对接587个农产品基地,SKU超3000个,推行区块链溯源,消费者扫码可查看食材从种植到配送全链路。
目前,京东外卖在部分城市已开始价值试水“社区鲜厨”服务,通过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骑手即时配送的模式,使餐饮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消费者价格下降25%,而京东从中获取供应链服务收益。
如上所说,外卖具有规模效应,市场份额越高配送成本就越低,京东需要继续发力,也就是需继续烧钱。砸了钱,在短期内又看不到盈利,这考验着京东的现金流耐力,如果没有坚实的基本盘,京东根本不可能支撑这种百亿级别的投入。
有人认为,目前的京东,远没有陷入利润危机,二季度出现营收增长与利润暴跌并非诡异现象,正说明了京东的基本盘稳定,完全可以输血外卖业务,给了京东足够的“容错空间”。二季度京东零售业务的经营利润率达到4.5%,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已经连续增长13个季度。
投入方面,京东应该不会存在问题,因为电商业务是高现金流业务,京东的现金流足够支撑整个业务运行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核心零售业务持续发力。
但也有人为京东担忧,传统业务犹如一台高效运转的印钞机,本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然而这台印钞机产出的现金流,正以惊人速度被外卖业务吞噬。比如二季度,两个基本盘,零售赚139亿,物流赚19.58亿,结果差点被外卖这块的新业务给烧完了。
关键还是现金流,它代表了企业在维持正常运营之后,真正能拿出来打仗、扩张、抵御风险的钱。京东二季度自由现金流22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96亿元大幅下滑55%;京东的12个月滚动自由现金流,从556亿,锐减到101亿,一年之间,少了455亿。
京东正在用它核心业务(京东零售)辛苦赚来的、高效的6%履约费率下的利润,去补贴一个履约成本远高于此的外卖业务。由于订单密度不够,算法不够优化,它的单位履约成本必然高于美团,京东的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