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巨亏之下,京东外卖是止损,还是加码?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9-11 11:42

  虽然京东零售与物流业务能提供稳定的造血能力,但每年数百亿的亏损规模仍然考验着资本市场的耐心,因为,这场外卖的大战,可能陷入同样漫长的消耗战,不止是几个季度,可能是一两年。

  面对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京东与刘强东,不仅自己相信,也要让资本市场相信,用确定性的利润换取不确定性的增长是值得的,用今天的亏损换取明天的入口是明智的。

  当然,不惜用核心业务的利润来喂养新业务,这种魄力源自对行业危机的清醒认知,但这种战略前瞻性需要极大勇气,毕竟巨额亏损可能影响股价和投资者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京东成功整合外卖与零售,将开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如何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如何不盲目烧钱,这是京东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要精密计算规模效应临界点,同时要制定生态协同时间表,建立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三、投入不减少

  刘强东的态度,清晰地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京东外卖要做的是长线生意,即便当下外卖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京东也没有退缩的打算;CEO许冉也表示:长期来看,我们做外卖业务不是追求一、两个月的成绩,而是希望能够长期做5年、10年、20年,所以我们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有京东内部人士透露,刘强东对外卖的投入是“不设上限”,管理层考核将从短期利润转向长期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对外卖新业务的态度——亏得起,也等得起。

  当然,京东投入也要随情况的变化有的放矢,在7月已悄然调整投资策略,认为恶性补贴既没有模式创新,也不产生增量价值,还对商家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明确拒绝“0元购”等非理性补贴模式,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补贴大战热火朝天时,京东选择不跟风,

  京东外卖的打法看似转弯,其实是换档提速。前期靠补贴抢下流量高地,中期就要比精细化运营和留存率。外卖赛道的胜负从来不是价格补贴一锤定音,而是拼资本耐力、运营效率和商业模型的闭环能力。京东愿意为这场持久战烧钱,也懂得在关键节点踩刹车,这种进退有度,才是它在外卖市场能站稳、甚至反超的底气。

  外卖业务作为京东当前的重要战略布局,不只是简单的业务拓展,更是完善消费生态的关键一环,是即时零售时代的关键拼图,它能与核心零售业务形成互补,通过场景融合让用户获得更连贯的服务体验。不只是市场份额,更是一个让高频流量反哺零售帝国的可能,因此,交了140多亿学费之后,京东在下半年的投入不会减少,也不能减少。

  风欲静而风不止,由京东引起的外卖战火,不会马上熄灭,当前补贴战、价格战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经济学上称为“囚徒困境”,虽然烧了很多钱,影响了利润,但谁先退场谁将丧失市场份额。

  京东、美团、阿里的相关负责人都向媒体表达了对“价格战”的否定和厌恶,但是各家仍然在烧钱补贴,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发放500亿元平台补贴,7月8日,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

  7月18日,市监总局再次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要求理性参与竞争,随着监管的加强,预计自2025年四季度起,各平台的补贴大战将逐步降温。其实,政府更担心的是任何一家平台在一家独大后形成的垄断,所以,即不允许恶性竞争,也不允许价格联盟,不让通过亏本来扩大竞争优势,而要更多的采用服务竞争来扩大优势。

  其实,京东布局外卖,也是针对美团外卖对其零售业的浸袭与渗透,采取的防御措施。美团即时零售业务这几年发展很快,业务品类从原本的生鲜、鲜花、医药等领域逐步覆盖到3C家电,对京东构成直接威胁。

  另一方面,京东的对手阿里,有饿了吗,京东和其相比,有一短板,在即时零售上,先输一手。在零售行业的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和供应链的全面竞争之时,外卖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

  传统电商增长见顶已是不争事实,唯有开拓新战场才能突破天花板,外卖业务既是防御策略——防止用户流向美团等平台,也是进攻策略——抢占即时零售制高点,其结果将影响中国零售业未来十年的格局。

  外卖业务作为的新增点,可以延伸到本地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务两个大业务,也是京东构筑新业态的重要锚点,外卖投入的核心是为京东突破增长瓶颈,开拓更大增长空间,前期投入虽会短期影响集团利润率,但长期来看,新业务将逐步转化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产生更大协同价值。

  外卖业务对提高京东用户日活跃度和复购率有重要意义,可实现京东的关联销售和即时零售的拓展。目前,外卖业务正与核心电商业务产生协同价值,与京东最初预期相符,协同效应已开始反哺京东生态:京东季度活跃用户增速超40%,创三年新高;PLUS会员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50%;外卖用户购买京东自营商品的转化率达38%。

  布局外卖,还有一项隐性收益,那就是数据资产积累。我们常看到电视上违法贩卖信息的新闻,而商家买的信息,就是资产数据,而京东通过骑手的送配,每日2500万订单积累实时消费数据库,获得了大量的潜在客户数据,为区域仓配优化提供决策支持,预计降低滞销损耗20%。

  长远看来,传统电商的流量红利日渐枯竭,获客成本持续攀升,而外卖业务带来的高频消费场景,正成为获取用户黏性的新入口,京东希望通过外卖业务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为集团创造更多发展可能性。

  外卖业务积累的即时配送能力,完全可以复用给更广泛的零售场景,一旦成功整合,京东将实现从低频大额消费到高频小额消费的全覆盖,构建比竞争对手更完整的消费闭环。

  京东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深厚的供应链根基。拨开外卖亏损的表象,深入分析京东的战略布局,看到的是京东从流量竞争转向供应链效率竞争的战略升级,这是一场以全供应链协同为核心的商业革命。

  京东将外卖食材采购与生鲜电商采购体系打通,形成规模化集采优势,北京试点仓:外卖食材与电商生鲜共用仓储,周转效率提升40%,预计2026年协同采购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来成本优势。

  外卖亏损背后的战略逻辑是协同创造价值,比如物流网络协同,复用仓库,混和配送;终端触点协同,50万骑手成为移动销售终端,配送箱变身广告位,月均触达用户8亿人次;试点“带退货”功能,骑手配送外卖同时收取电商退货,降低用户退货门槛;正在测试“即时购”服务,用户可临时加购骑手随身携带的零食、日用品。

  通过外卖与供应链的融合升级,实现掌控力价值:对上游生产端,通过规模化集采提升议价能力;在物流环节,通过混合配送降低边际成本;在终端触点,将骑手转化为移动销售网络。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