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赴中亚,中国物流新选择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9-03 11:52

 

图片来源:网络

  物流出海,业内首选东南亚,然后是中东,欧美,拉丁美洲,很少有人注意到中亚,然而中亚五国,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越来越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中国西向开放和欧亚班列的重要节点。

  而我国对中亚地区的数字化和交通基建的投资,逐渐改变了中亚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为中国物流企业踏上这片土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在中国物流的出海版图上,中亚不应该缺位。

  一、重新认识中亚

  中国物流企业正加速全球化,从东南亚到中东,再到拉丁美洲,还在发达国家欧美,都有布局,然而,作为与中国西部山水相依的中亚国家并不引人注目。其实,中亚也是一块中国物流企业出海的热土,与其重要性不相匹配的是,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学术界,对中亚的认知都还停留在浅层。

  近年,中亚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业务扩展的重要战略腹地,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应深入中亚市场探寻新机遇。

  从国际大势来说,后冷战时代由资本主导、以海运为基础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正在悄然改变,以亚欧大陆腹地——中亚五国的陆路贸易逐渐取代跨地域的海洋贸易,从而使内陆地区以多样化的方式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融入新的国际分工体系。

  我国央企中远海运,本是海运龙头,近年,遵循集团“枢纽+通道+网络”发展路径,依托陇海兰新铁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青岛、连云港两大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为支点,联动阿拉木图、霍尔果斯两大出境口岸,深耕中欧、中亚班列建设,织就中欧亚“钢铁丝路”物流网络。

  中亚五国从帝国边缘逐渐发展为具有主体性的现代国家,从内陆之地,到丝路枢纽,中亚地区的近现代转型正在有序推进,而中亚国家首脑峰会机制,使中亚区域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我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亚正确回应了如何处理民族国家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关系的时代之问,在“深度全球化”时代五国携手遏制冲突、实现相互依存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探索。

  中亚五国地处亚洲、欧洲、中东交汇处,被称为世界的“心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拥有1.7亿总人口和3000亿美元GDP,年轻人比例高,人口出生率高,比如哈萨克斯坦2000万人,约70%人口在30岁以下,是中亚五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占中亚GDP的60%。

  从当代角度,我们要认识到,中亚是连接中国与欧洲、中东及其他地区的重要战略枢纽,国际交通与贸易的重要通,“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同时,我们要了解,中亚五国除西部隔里海与欧洲相望之外,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人口稀少,地表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为主。

  中亚各国自独立以来并非被动接受地缘条件的束缚,也并未完全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渡过了动荡的90年代,积累了独立自主发展的历史经验。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亚地区与中国西北毗邻,既是中国与亚欧大陆腹地联系的陆上通道,又关涉中国的国家安全,中亚五国奉行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但与中国友好是主基调,在多边框架下展现出与中国“抱团”的积极意愿,6月17日,中国领导人在阿斯塔纳与中亚五国总统举行峰会,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区域供应链深度融合提供了顶层设计。

  中亚五国,作为内陆国家,对出海口有较大的渴望。印度正在谋求与中亚建造国际北南运输走廊,试图通过海陆联动,为中亚国家提供一条通往印度洋的新通道。但与中国对待中亚国家所倡导的互利共赢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态度不怎么友好,外长苏杰生声称“每个邻国都必须明白,与印度合作能带来好处,否则将付出代价”,对中亚五国进行公开施压,中国连云港通过铁路连接中亚五国,已成为其便捷、经济的出海口。

  中亚五国虽然也建立了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在内的“C5+1”对话平台,但它们更看重中国—中亚机制,因为后者最贴近其核心发展和安全需求,致力于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策动员能力,通过“一带一路”调动央企和金融资源大举投入中亚,而其它国家在财力和企业意愿上都无法匹敌。

  总之,中亚是上合组织重要成员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欧亚大通道的必经之地。目前,中国已是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双方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再到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跨越。随着中国-中亚第二届峰会的举办,“一带一路”倡议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而中亚各国也正在把握超越“海陆之变”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从“陆锁”到“陆联”的历史性转折。

  尤其是受俄乌冲突、红海危机影响,中亚地区成为中欧贸易的物流新通道,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亚地区通过“中间走廊”建设,到2030年可以大幅提升出行效率,并将贸易量增加两倍以上。

  对于我国而言,中亚是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缩短与欧洲及中东地区的距离,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助力国际贸易的大发展。

  更为长远的来看,中亚作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不仅构建中国-中亚-欧洲交通走廊,还可构建“中国-中亚-南亚”、“中国-中亚-中东”、等多元跨区联运大通道。

  2025年6月,“哈萨克斯坦阿克库尔-中国连云港-越南海防”中亚过境西行海铁联运通道开通,标志着中亚回程过境物流网络的闭环构建完成。这条"经济链"的贯通,让中亚、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高效顺畅,有力推动RCEP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融合。

  二、万事已经俱备

  物流出海,不是随地捡钱,更不是拓荒,只有在当地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但整个市场未被满足的前提下,把中国现有的模式搬运过去,进行本地化改造,才有机会落地生根。

  基础设施是连接市场、促进贸易的先决条件,也是发展物流的基础,在中国的助力下,中亚各国正大力发展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我国对中亚地区的数字化和交通基建的投资,逐渐改变中亚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早已进入中亚五国的中国建筑、中国交通等企业为这里打造了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而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则为这里打造了数字基建。

  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再次达成了110项合作清单,含55项合作协议、31项合作举措与倡议,其中,贸易与产业投资、互联互通是此次峰会关注的其中两大重点领域。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