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规划建设现代印刷发行物流基地

来源:鲁中晨报 | 2011-02-22 15:05

  淄博回顾

  取得成绩“一箩筐”

  在2010年举办的亚青足球赛上,亚足联主席哈曼及参赛球员、来宾对淄博的文明素质、文化体育服务和表现出来的文化潜力给予极高的评价。

  先通过几个方面,对淄博的文化建设有个总体的了解:

  数字文化:“十一五”期间,淄博市共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4000多次,送戏6020场,送电影8.2万多场,送书画4470幅,送图书7.2万册,送辅导2786人次。淄博市呈现出文化下乡常年不断、高潮迭起的局面。民办博物馆数量达到9处,多数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淄博市电影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全省率先转企改制,现有山东省唯一的五星级电影城;荣宝斋淄博分公司成为全国唯一的京外分店,2005年落户淄博后经营效益连续攀高;依托百年商埠周村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旱码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文化旅游业带动效应强烈……

  荣誉文化:自“十一五”以来,淄博有《孟姜女传说》等8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等28个项目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淄博花灯会》等49个项目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各区县先后公布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5项,初步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区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2010年召开的山东省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省委、省政府表彰了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先进单位16家,淄博占2席,获奖数量居全省17个市首位;山东省公布的“文化企业十强”中,17市仅有4家企业入选,淄博一企业获此殊荣;首批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评选中,淄博获奖人数为全省第一。

  淄博出击

  打出做大文化产业“组合重拳”

  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徐德征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淄博把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和突出重点,频频出招,打出了做优做强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组合重拳”:

  重拳一:确立了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提出了文化产业“一园二带三基地十大产业”的整体发展架构。

  重拳二:出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奖励、资助、贴息贷款等形式,专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重拳三:实施了“231战略”和“326”工程。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和文化品牌带动战略,规划建设现代印刷发行物流基地、工艺美术和文博基地、创意会展基地3大基地,每年重点扶持30个文化产业项目、20个文化品牌和60家文化企业。

  重拳四:坚持“四轮驱动”,构建文化产业“四大支点”。以项目、企业、品牌和园区(基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激活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抓好文化项目建设,坚持文化产业项目化,集中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抓好齐文化品牌建设,积极整合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抓好文化园区(基地)建设,相继开工建设了齐文化生态产业园、周村古商城、牛郎织女爱情主题公园、中华(博山)陶琉文化城、齐赛创意动漫产业园、璀璨中华文化产业园、齐都印象创意产业园(基地)等10大文化园区(基地)。

  淄博未来

  打造“齐风陶韵、生态淄博”品牌

“淄博发展文化产业的几记重拳,切中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第三产业欠发达、就业压力较大和城市功能不完善等要害‘症结’,成为淄博转方式调结构的精彩之笔。”徐德征说。

  据介绍,2005年以来,淄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攀升。未来5年,淄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淄博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成20个以上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培育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收入超过亿元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50名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打造20个具有淄博文化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10个产业规模巨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基本构建辐射引领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高地。“十二五”期间,将建设高标准的淄博市图书馆新馆,适时建设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群众艺术馆、淄博大剧院、市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以弘扬推广齐文化为主题,着力打造“齐风陶韵、生态淄博”品牌。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