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通财报,其他快递可以松口气了

来源:驿站 | 2024-05-17 15:36

  640.jpg

  *受市场关注的中通一季报,今天如期而至。财报显示:

  一季度,中通包裹量同比增长13.9%达71.71亿件,同时也保持了优质的服务及客户满意度。调整后净利润增长15.8%至人民币22 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20亿元。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市占率,较去年同期降低1.9个百分点至19.3%。

  看了这几项关键数据的关键变化,老鬼的朋友安德华笑言:于中通自身而言,终于“熬”来了预期中的“春天”;于其他快递而言,看了这份财报,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为什么这样说?今天我们就来深聊下这个话题。

  01三升一降,中通聚变

  先把时间拉回2021年8月,一路高歌猛进的中通主动选择休战,果断跳出低价竞争的红海,扛起了“韬光养晦,固本强基”的大旗,也走出了一波“追求盈利与业务量的平衡”独立行情。

  此举固然让人钦佩,但同时也有人担忧和质疑,猜测中通只是喊一喊口号,或者放一放烟雾弹。毕竟,此前的行业竞争可以说集体陷入了一个怪圈:放出风要“止战”但实际并没有,不但没“止住”反而越打越凶,或者先“休战”一段时间再变相开打…

  后来的事实证明,中通“止战”的决心和动作非但没有中断,释放出的信号也越来越强烈,从“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变力度越来越大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其中*具代表性的关键变化,老鬼将其总结为「三升一降」。

  所谓“三升”:分别是服务质量上升,单票利润上升,散件占比上升。

  服务质量方面,国家邮政局最近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妥投率测试结果显示,在72小时妥投率方面,中通排名第二,仅次于顺丰。

  单票利润方面(如下图所示),中通单票净利润从2023年四季度的0.25元,上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0.31元,环比增速可观。如此表现,放在同期竞争对手们单票价格普遍下降的大环境下,更为难得。

  散件占比方面,据老鬼得到的独家消息,中通全网日均散件规模已超500万单,增速远超大盘;其中300万为自有散件,来自微信自有小程序、门店下单等渠道,其余为逆向散件,简单讲就是电商退换货。

  值得注意、同时也是引发讨论*多的是“一降”:今年一季度,中通市占率下降1.9个百分点至19.3%。

  表面上看,从2021年主动提出“止战”且一直贯彻至今的中通,在市占率上受到了“牵连”。但是,同期的净利润为什么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呢?答案并不复杂,因为中通的包裹价值(单票利润)增加了。换句话说,中通的盈利能力,显著增长。

  就像中通董事长赖梅松在季报发布后的电话会里所言:

  “行业里不盈利甚至亏损快件的占比变得更多。中通坚守‘不做亏本快件’的底线,维持了盈利健康增长。尽管件量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我们的利润市场份额有了进一步提升,证明了我们战略的有效性。”

  赖梅松这里提到的“战略”,老鬼在年初的几篇文章里曾提到,中通今年在市场端开始有意淡化“规模增量”的具体目标,转而更加重视和强调“价值增量”

  量与利的一降一升,就是该“战略有效性”的直接说明,也是*佳体现。这也佐证了中通的“止战”是实打实的,而不是“走走过场”。

  这一路走来,中通的打法和思路其实很清晰:不搞低价竞争,不做以价换量,或许短期内市场份额会小幅降低,但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更为关键的是,“止战”的中通无论是单票利润还是净利润都在提高,而有了宽裕的利润,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有了更好的服务,才能形成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多持续的利润,从而让中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不要高估了价格战的价值,也不要低估中通的韧性。

  02

  “价格战”不是打不起

  “价值战”更有性价比

  每当谈及快递行业的竞争时,大家都很喜欢使用一个词——规模为王。

  这背后代表着一种观点:规模越大,它的单票成本越低,然后坐享“马太效应”红利。

  然而,真实的市场竞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规模可以为王,也可以为奴。规模*大的时候,压力也更大。

  理论上,中通当然可以继续打价格战,且优势还很明显。一季度财报中,中通首席财务官颜惠萍就表示:

  “我们的核心单票收入同比下降2.5%,即4分,下降幅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尽管业务量增长放缓,得益于标准化和数智化运营的持续深入,我们的单票分拣加运输成本依然实现了6分的同比下降,同时管理费用结构稳定有效。本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5.8%。经营性现金流为20亿元,资本支出为17亿元。”

  站在上述角度来看,作为头部阵营里*稳定的快递网络,尤其在业务量(市占率)、利润等领先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中通目前在“定价权”方面的行业话语权可以说是*大的。换言之,市场打不打价格战,中通的决策和动作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常来讲,快递江湖的「全域价格战」,都是从“领头羊”的相关动作开始层层传导的。“头羊”要打,后面的玩家必须跟,不跟就意味着掉队或出局;“头羊”如果不打,后面的玩家相对来讲,调整空间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安德华直言“看了中通一季报,其他玩家终于可松口气了”的原因所在。

  不是“价格战”的打不起,而是“价值战”更有性价比。

  形势变了,当初靠着低质、低价、混战等粗暴打法和野蛮生长的快递行业已经走到了比拼价值的存量时代。新时代里,供大于求,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客户(消费者、商家客户)手中,“谁的服务好,谁的性价比高,就用谁”才是大众的爽点。

  趋势面前,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占尽先机。

  还是以中通为例,经历过风浪和三年积淀,也练就出了中通差异化竞争的体质。比如年初从顶层发力,打造出了“中通好快”这一强有力的中高端时效产品,向公众展示其独特的一面。在服务体验、时效等方面,与中通其他产品,以及同行的同类型产品等形成区隔开来,进一步完善快递产品分层体系。

  对中通的这种战略转向和成效,资本市场也用脚做出了*诚实的投票和表态——一季报发布当天,中通港股大涨8.7%,涨幅创半年新高;美股盘前亦大涨近10%。

  结语

  在老鬼看来,中通坚守并坚决执行“不做亏本件”、做大做深“价值增量”这一战略性动作,对其他几家快递来讲,客观上是一个利好,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取舍,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回归和健康发展。

  从行业先行者的角度来讲,中通趟出的这一条新路,给其他正陷在“价格战”中无法自拔的同行们*大启示是:快递行业的竞争,并非只剩“价格战”这条路。相比于短期的“价格战”,长期的“价值战”更有出路;相比于陷入“囚徒困境”,敢于“破圈”才更有前途。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