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威马失速的原因何在?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4-04-11 10:56 | 作者:物流絮语

  11.png

  曾经与“蔚小理”比肩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威马,进入了破产重组的程序,能否起死回生,还是未知数。回忆过往,威马也有过高光时刻,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融不到资的原因;有人说,是经营的问题;还有人说,是战略不清晰,朝秦暮楚,等等,莫衷一是,然而,威马失速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我们试图探究威马失速的原因其对行业带来的启示。

  一、成也融资,败也融资

  *新消息,威马汽车负债逾200亿,债务重组艰难推进,探寻背后的原因,不得不说,威马当初的成功,得益于融资,而今天的困境,则是融不到资造成的,真可谓成也融资,败也融资。

33.png

  威马创立之初,凭借汽车圈内人的背景,专业的汽车团队,经历了12轮融资,总金额超过410亿,在新能源市场发展早期,可谓是*不缺钱的新势力车企。于是,在花钱上得心应手,连续建下两家工厂;营销方面,保持大手笔投入,请众多明星站台。然而,钱总有花完的时候,威马的后来的困境,归结于账上没多少钱,这说明财务状况决定着一家新势力的生死。

  威马早期不仅融资顺利,而且投资人阵容的庞大:有国家队基金、地方国资、世界级VC、互联网巨头。这造成了威马的错觉,以为后续资金不成问题,对于上市IPO没有那么急迫,但到了资金链紧张的地步,才寻求上市,自然手忙脚乱,三次冲击,三次铩羽而归。

  很多人认为,上市与融资是新势力的法宝,以“蔚小理”为例,在美国和香港上市,为企业持续发展筹集到了大量资金,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威马,更是如此。

  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背后,威马汽车资金压力不小,持续亏损的威马汽车需要更多的资金“输血”,上市无疑是*便捷的选择,但威马的IPO迟迟没有进展。

  2020年9月尝试挂牌科创板,雄心勃勃想要融资500亿元,几个月之后,威马悄悄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无奈转战港股,于2022年6月1日递交上市申请,但6个月之后,港交所信息显示威马汽车港股招股书已失效。

  进入2023年,威马换了一种思路——借壳上市,战略并购Apollo智慧出行,曲线在港交所上市,这一举措,被视作是威马汽车的“生死关”。威马的想法是,RTO完成即挂牌日,预计将完成不少于5亿美元(33.7亿人民币)的股权融资,进入二级市场,获取更多融资渠道。

  然而,2023年9月8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终止收购威马汽车的协议,随后得到威马官方确认,这是威马汽车第三次冲击上市失败,救急的钱还是没有着落。

  业内有识之士直言,威马要是能拿单,有现金流,还是好资产,然而,已过高光期的威马,融资难度可为登天。

  诡谲的是,在威马汽车即将奔赴港交所IPO“自救”的节骨眼上,传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离职的消息,让业内外感到非常意外。

  杜立刚曾任公司CFO,拥有23年的财务任职经验,十分精通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被认为是威马资本世界的钥匙,在威马初期融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应在威马上市中,发挥主导作用。

  业内普遍认为,在蔚来、小鹏已经各自完成IPO逐渐走向正轨,威马才开始重视上市,错过了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热捧的上市窗口期:不同于几年前,新能源汽车的资本故事,已经很难再重燃投资方的热情。

55.png

  2018-2020年间‘蔚小理’分别忙着海外上市融资,反观威马,前期的融资顺利和B端的顺畅出货让其对上市不是很上心,错过了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青睐窗口。

  近两年,创始人沈晖走遍中国香港、新加坡、中东,去见投资人、行业人士、合作伙伴,大多数归来时都是两手空空。

  蔚来和理想汽车相继在2018年、2020年赴美上市,很快两家公司又分别在2022年和2021年回港上市,顺利大额融资,奠定了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石。威马每次距离成功上市只差临门一脚,长期处于“准上市状态”,有人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专利纠纷;二是自燃事件。

  目前,惟一希望是,开心汽车与威马签署了并购意向书,但开心汽车是中国在美上市的二手车企业,本身的亏损问题仍未解决,能否救威马于火海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进一步,就上市来说,只能解燃眉之急,如果企业无法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会走向困境。就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阶段来说,企业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和可用于市场竞争的现金储备。

  从拥有富足的现金流到陷入资金困境,威马汽车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早期的威马,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顺利拿到百度、腾讯、红杉、成为资本、SIG 等明星资本及地方政府投资,也赋能了威马昔日的辉煌。

  然而,威马汽车的产品迟迟不能实现正盈利,后期的融资不畅,上市不顺,资金窟窿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来填补,而作为亏损企业,大多数债权银行并不愿意对威马发债。

  资金的捉襟见肘影响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这一切都会体现在销量上,让威马汽车逐渐“掉队”。威马进入了一个负循环的状态,上市不利,资金短缺,研发不足,车型难有亮点,叠加自燃事件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经营现金流同步收缩,现金流紧张……

  其实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一开始都是靠投资人的钱在支撑,只不过有的成功上岸,而威马被打入尘埃。

  威马从资本宠儿到资本的弃子,除了竞争对手愈战愈勇的缘故外,还有自身一系列因素,这说明,无论怎么在资本市场上闪转腾挪,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要扎根于汽车市场。

  二、兴于传统,失于传统

  就今天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是走传统汽车的老路呢?还是走互联网企业常走的新途呢?二者之间,谁优谁劣,依然没有标准答案,而威马的失速,穿透整个过程来看,可能与走传统车企的发展道路有一定的关系。

444.jpg

  威马之所以选择走传统车企的发展道路,与其创始团队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威马*初的崛起,也与创始人们的传统车企经历关系很大。

  威马带有浓厚的传统车企基因。创始人沈晖早在1996年就加入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随后还加盟了菲亚特等车企,更是一手操刀了吉利对于沃尔沃的并购。

  创始团队其它成员,陆斌、杜立刚、张然、侯海靖与徐焕新,均来自传统造车行业。后成为威马的二号人物的侯海靖,先后在上海通用、华泰汽车与吉利集团负责工厂管理,拥有超20年的汽车工程制造背景,于是乎,不管是营销打法,还是产品造型、运营、策略都走的是传统路线。

  与威马并肩的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创始团队均来源于互联网行业——李斌创立易车网,何小鹏是UC浏览器创始人,李想此前是汽车之家创始人。

  成立之初,相比于蔚小理*开始的代工厂模式,威马走传统车企的老路,实行重资产投入策略,先后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建立两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25万辆,是造车新势力车企中首个拥有自建工厂且获得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在新势力普遍找代工厂的年代,拥有自建工厂的威马,不仅解决了量产问题,而且也成为值得信赖的特征。事实证明,在产品的质量上,自建工厂确实是一条正确的路径,威马自建工厂,自主造车,的确产品落地快,并且保证产品质量与品控。

  对于威马汽车的品质,车主*有发言权,都表达了对于威马汽车产品质量的肯定,他们说,在这个价位上性价比很高。

  自建工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与品控,这话不错,问题是后面有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上捉襟见肘,自建工厂,难免让企业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近日上市的小米汽车也是自建工厂的,但小米汽车有雷军所说的小米盈余1800亿资金做后盾的。

  温州工厂拥有年产能10万台能力,两家工厂一年产能25万辆,这对于早期1-2万辆年销量来说,实在是太超前了。从威马的造车历程看,*初自建两大工厂占用了威马的大笔资金,成为之后的“包袱”。

  自建工厂的策略或许从长期来看是正确的,但在几年内就大投两座工厂,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负担,也加重了威马的现金流压力,销量无法与产能匹配时,工厂就会成为负担。

444.png

  还有,新能源车的很多制造技术仍旧不成熟,需要比较灵活的生产方式,全盘按照传统车企的打法,有点得不偿失。

  相对蔚小理的价格来说,威马真的不贵,其中的EX5一度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明星产品,使威马在2019年跃升新能源车企销量榜第二,一度被看作是*具潜力的新势力车企之一。

  威马在销售策略上,几经试错,传统销售模式占了上风,依靠创始团队过去的人脉与资源,依旧大量走4S模式来做销售与服务。新势力纷纷在商场开门店之时,威马也以这种方式实现迅速扩张,但过于激进,不长时间,突破了621家合作伙伴门店,同比增长250%,但仅一年后,就关了四分之一。

  还有,威马向比亚迪、吉利等同行学习,把重点放在网约车上,E.5是专门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比亚迪,吉利当时走过的路,今天再走未必能走通,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也可以说是威马销售策略中的败笔。

  从2020年开始,威马走上了下坡路,业内大多数人认为,威马没有把重心放在研发上,产品的创新研发能力不够,总体上缺乏有亮点的新车型。究其原因,除了思想上的不重视,主要还是缺钱,而钱呢?都花在自建工厂上去了,转了一圈,还是造车路线的问题。

  汽车是个重资产、高技术壁垒的产业,一直以技术宣传的威马汽车却“本末倒置”缩减研发费用,与“蔚小理”相比,威马汽车研发投入有限,在其高光时刻,*多的一年也没有超过10亿,而蔚来汽车2021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是41.8亿元,理想汽车研发投入也有32.9亿元之多。

  由于科研投入的不足,威马对于技术采用了买的方式,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据说,威马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从百度阿波罗买的,车机智能语音从科大讯飞买的,汽车互联从小米物联网买的……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了2020年的多起电池自燃事件,还衍生了锁电事件等丑闻,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总体上是落后的,正是因为自燃这关于安全的隐患事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威马销量开始下滑,最后摧毁威马汽车。所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实际情况表明,市场对于优质的新能源车产品是认可的。

  新能源汽车是一场唯快不破的战争,威马汽车,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未能快速推出量产车,只有E.5、EX5、W6、EX6四款产品,*新发布的W6已将近两年,与头部造车新势力或已出现技术代差。

640 (1).jpg

  还有,威马的多位高管出身吉利,2018年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威马EX5就与吉利GX7非常相似,于是吉利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威马,商业纠纷不断,直到今天还处于“扯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新能源汽车本质是智能电车,但威马全是传统思维,威马汽车高层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理解不够,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松散,错失良机,公司内部一直在用传统汽车思维在做全新的智能电车是致命伤。

  三、时也?,命也?

  虽然威马汽车曾经也是知名的造车新势力之一,然而现在已经和恒大期房一样,成为了背时人生的标配:工厂人去楼空、创始人被曝跑路、APP使用异常、车主求助无门……不少人调侃该不会又一个贾跃亭要出现了吧。

创始人3.jpg

  于是社会传出阴谋论来,很多人联想到了贾跃亭,“造车—融资—跑路”的经典路径,我想,威马还不至于出发点就是“集资跑路”,创业八年,沈晖的黑发已经变白,威马的沦落,对于创始人,创始团队来说,只不过是时不好,命不济而已。

  其实,威马的创始人沈晖,不同于大多数新势力掌门人的互联网出身,应该是*懂车的创始人之一,为什么会在创业路上走得这么难?

  近日又传出,威马内部多位高层因合同诈骗,国有资产流失,职务侵占等已经被相关部门调查,造成威马停摆的核心管理层多位人员已被相关部门控制。

  威马创立之初,创业团队也有一番雄心大志,其威马名字的来源是德文单词Weltmeister,意为“世界冠军”。沈晖曾说,我们很有信心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车企业,我们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也坚信能做到。

  *初的产品战略构想也不能说错,就是做大众车型,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前四年的威马在不断创新,也给行业输入很多新的观点和想法,虽然在执行上有一些错误,

  然而,时不济,命不佳,从和“蔚小理”一起并称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到后续深陷债务危机停摆,再到如今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申请,根据审计报告,威马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而负债高达203.67亿元,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威马可谓命途多舛,其实都是在为曾经错误决策买单,走到今天这种结局不免令人唏嘘。说实话,威马的溃败,不能完全归结于经营失败,只能说公司上市、产品推出节奏等一些时间节点没有踩对。

  更重要的还是捉襟见肘的资金,沈晖发出了“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慨叹,然而,负面缠身的情况下,自救和求救之路都被堵死,只有预重组这条路了。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谈到雷军造车时称,“当你的战略向着错误的方向,可能丢失50亿并不重要,但你丢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很重要。然而,威马赢得了时间,却失陷了,除了资金,恐怕在这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第一,要有核心的竞争力;第二,要有很精准的战略;第三,要有快速决策的机制。

  时也,命也,威马的时不好?还是沈辉的命不好呢?我们不得而知,但结果是威马停产重组,而沈辉则远走他乡。

666.jpg

  就是面临破产重组,威马还有别的新势力没有的两张王牌——造车能力与造车资质——威马汽车具有的轿车、SUV和MPV整车生产资质,这也许是威马创业团队留下的惟一的“价值遗产”,有消息说,威马计划对外开放其研发能力与量产能力。

  威马的经历说明,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只靠概念和烧钱已经无法支撑一个车企走得更加长远,再往后拼的毫无疑问是技术和服务。

  威马的倒下无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威马宣布破产审查之后,新能源车市场陷入一场震动,从行业角度说,威马汽车能否化解危局都不太重要了,但它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使广大消费者对于造车新势力品牌出现了信任危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能源车在动力、舒适性、智能化上都有优势,也是减碳新政下的大势所趋,从方向上来说,是正确的,况且,在新能源车领域,国产品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对于车企来说,关键是从微观上,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痛定思痛,威马也对新能源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诚恳的忠告,创始人沈晖指出:“造车新势力一直以来以亏损冲销量的模式肯定是有问题的,卖的越多亏的越多,销量排行榜就是就是亏损排行榜”。

  这种以互联网模式营销方式,是否适合汽车行业,值得业内人们思考,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直到今天,新势力除了理想,没有哪个企业成功盈利。

  威马的重组,表示着新能源汽车淘汰战进入更加激烈的时代,预示着拥有一定的体量,位于新势力前列的车企,稍不留神,也可能迅速滑入生死局,何况哪吒、零跑、创维等发展没那么好的,现状更艰难的车企呢?

  在头部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等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以增强头部效应,传统车企如长安、长城等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情况下,新势力企业要比拼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质量、规模、体系能力等,是比拼产品竞争力、比拼资金实力,比拼供应链保证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时刻。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空前惨烈,随着国家补贴退出,新能源车进入到比拼产品与服务的短兵相接阶段,头部品牌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留给腰尾部车企的机会正在减少。

  未来汽车行业的洗牌将会非常惨烈,‘卷’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更卷,行业内外重量人物对此早有预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表示,未来三年内,中国市场或有70%的品牌面临“关停并转;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可能只剩下5个玩家;华为的余承东则表示,站在五年或十年这种更长远的维度去看,未来能够活下来的还是少数厂家。

工厂府视.jpg

  2023年对威马汽车来说,是难熬的一年;2024年,更加艰难,能否成功挺过了,时间会告诉你。

  结语:成功的创业企业往往相似,而失败的创业企业,原因则各有不同。威马汽车的产品是如何从开局火热走到今天这个境况的呢?什么原因让威马汽车一步步落到如此境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顾行业中的先行者,无论是全球霸主还是国内巨头,都曾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险境,威马虽然命悬一线,然而还会有机会,实现“重生”,整装再出发,不是没有可能,愿天保佑。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