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融开放背景下的物流企业融资机会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4-03-04 11:58 | 作者:物流絮语

 5.jpg

  1月25日,国家金管局宣布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全面取消外资在中国银行业和保险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数量型的准入门槛,这一举措对低迷的物流产业融资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物流企业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取得融资,发展壮大?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此,作几点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物流转型急迫,融资需求增大

  物流行业正在由“增量”竞争的大面包时代,转向“存量”博弈的面包屑时代。过去,乘着时代红利,企业靠自然增长很容易跑出漂亮的增长曲线,但随着行业进入同质化“内卷”,惬意的时光已成过往。

555.jpg

  如今,面对国际环境的变量、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开始从简单变得更为复杂,物流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更需要资金的赋能。

  本来,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依靠企业自身积累难以实现,广大中小物流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更低。利用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十分重要。

  当前,物流企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及技术密集型转变,需要通过利用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融资来达到这一目的;物流企业是规模效益企业,而扩大自身规模与多占市场份额都需要外部资金的赋能。

  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物流业作为重资产行业,资金的加持至关重要,只有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企业才能保持良性运作,才能把企业的潜在发展能量激发出来,才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创造更多效益。

  资本市场是物流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所能达到的筹资规模和速度是企业依靠自身积累所无法比拟的,物流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

  在物流产业周期性的发展、更迭过程中,高成长性的企业,比如智能物流装备企业,自动驾驶,冷链等,需要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外部直接融资,以实施扩张与重组,从而得到充分而迅速地发展,率先实现并推动其他细分行业的升级。

  只有有效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题,才能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因此说,对物流企业定向贷款并延长贷款时限,提供更加便捷的续贷服务,是物流企业的迫切融资诉求。

  获得投融资是企业取得增长的关键,对于具有潜力的创新企业,或是老牌巨头而言,当无法获得新的投融资时,企业的生存将变得困难,在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中,随着负债的不断累积,企业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另外,企业还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俄乌战争,红海危机等,瞬间改变游戏规则让企业陷入绝境,如果不能及时融资,将非常危险,然而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

  近期,国际上有不少物流企业裁员、停产及倒闭,这是全球经济波动、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融资不畅,资金短缺,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我国物流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为了解决融资难题,物流高科技企业走向海外寻求融资,拓宽了融资渠道。近年来,中国商汤、阿里、小马智行、华为等大批国内科技公司几经努力,与沙特达成了不少融资协议,小鹏、蔚来新能源汽车都有来自阿拉伯的金主。

8.jpg

  石油枯竭迫使中东国家经济转型,“迪拜模式”为石油经济转向多元化经济指明了方向,沙特不断在全球寻找科技公司帮助其产业升级,从石油王国转型为投资王国。

  然而,我国企业走向海外融资并不容易,多次被提出附加条件,甚至十分苛刻,沙特就要求融资款项分批打进,必须在沙特建立合资公司,同时不断提出新要求,商汤科技从SCAI(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旗下的AI公司)筹集了2.07亿美元,根据交易条款,若商汤在7年后未能上市或找不到买家,则必须回购沙特公司所持有的股份。

  即是如此,步入进行式的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只靠国外的杯水车薪,是无济于事的,主要依靠我国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中国国开行2023年发放物流行业中长期贷款超400亿元。聚焦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点领域,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差异化信贷政策,提供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全面金融服务。

  智慧物流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2023年,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牵头组建银团并发放1.4亿元贷款支持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项目(一期)建设。

  当然,随着数字化大潮的涌现,具备数字化能力,具备提效作用的新兴物流企业也在赢得产业资本的青睐:比如鸭嘴兽就获得了产业资本的加持;再比如冷链无人工厂平台粤十机器人已完成三轮资本+产业方融资。产业投资方的进场将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商业化落地场景。

  物流金融正成为国内银行一项重要的金融业务,并逐步显现其作用。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金融服务。

  专业的物流金融机构,对物流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有深入了解,能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融资服务;对于金融业务来说,物流金融的功能是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物流金融市场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物流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2021101800245774.jpg

  对资本市场来说,衡量物流领域的投资机会,既要看赛道本身规模、企业商业模式、团队眼界与执行力,也要看商流变化对物流的影响。其中创始人的行业经验,也成资本投资的参考要素。跨境物流初创企业满天星供应链、冷链物流初创企业瑞云冷链,完成了早期融资,与二者创始人均为行业资深人士有关。

  再说快递,2024年的“出海”将更多地聚焦在业务之争,市场之争上,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短暂的卡位成功并不等于胜利,在所占的赛道上站得久站得稳,才是最后的赢家,这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

  物流市场下行,融资步入寒冬

  曾经,在我国,资本投入大批资金在物流供应链领域,每年都有巨额融资,彰显了物流行业的吸金能力:比如2018年,京东物流、满帮集团分别获得了25亿美元和19亿美元融资;2019年,壹米滴答完成18亿元D轮融资,准时达完成24亿A轮融资;2021年,极兔速递完成C1轮17.35亿美元融资;2022年三一重卡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2023年,地上铁完成近6亿元E轮融资。

微信图片_20210715151918.png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物流供应链领域融资热度,在2021年达到一个小高峰,2022年再度下滑,2023年继续走低:百亿融资不见了,十亿融资非常少见,2023年亿元级融资在总共103起融资中只有40起。

  巨额的融资已成为过去式,今天物流业的融资低迷,遇到寒冬,从国外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可以感受到行业的寒意。

  从全球范围看,经济下行、增长乏力、成本飙升、收益缩水,国外许多物流公司受到成本增加和收入减少的双重打击,企业裁员、清算,破产的消息接二连三披露于报端。

  2023年,国外物流行业尤其是美国市场,笼罩在灰色的阴影中,破产及倒闭的企业超过56家,裁员人数超过14000人,其中不乏一些全球知名巨头企业。马士基、UPS、联邦快递、罗宾逊、GXO等不同领域的全球性巨头,裁员人数达数百甚至近万人;博世,大陆之后,法国*大汽车设备供应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瑞亚,打算未来5年在欧洲裁减10000个工作岗位。

  美国百年运输巨头Yellow公司宣布停止运营,亚马逊关闭区域航空枢纽,美国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SELSCS)停止运营。

  融资骤减、增长乏力、甩卖减负……大多数物流企业感受到“寒意”,稳住基本盘成为企业战略共识。我国也不乐观,据有关资料,2023年,我国有超过50万家企业宣告倒闭,45家A股公司退市摘牌,这自然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与融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物流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充分货源,更需要资金,但是,近年,融资问题却成为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

  据权威机构统计,2023年我国物流行业全年发生投融资事件共计66起,相比2022年的101起减少35%;公开融资金额的52家企业融资金额约84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披露融资金额的83个项目融资超过196亿元人民币。

  透过数据足以看出物流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数量下降,金额减少,然而,物流业务扩张和效率提升驱动融资需求上升,二者的矛盾更加突出。

  当然,在低沉的融资环境中,在细分赛道中创造真正价值的企业备受资本青睐,还能获得融资,据报道,2023年瑞云冷链获得5亿元、踏歌智行获得4亿元C+轮;易控智驾获得4.5亿元C轮融资,粤十机器人完成了三次融资。新能源卡车、无人/自动驾驶、无人叉车仍然是资本的青睐对象,成为*吸金的赛道。

  近日自动驾驶企业斯年智驾完成数亿元融资,是斯年智驾自成立以来的第六轮融资,也是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笔融资,在特定场景如港口,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已获得了证明。

  还有行业巨头也有一定的机会,作为2024年*热门的IPO,不出意外的话,菜鸟将成为年内首家登陆港交所的快递巨头,然后就是顺丰,赴港“二次上市”。

640 (15).jpg

  总体看,智能物流设备继续火热,但融资情况并不乐观,在2023年整年,融资数量比较可观,但没有超超5亿元的大额融资,可喜的是一些企业融资背后有地方政府参与。

  目前来说,资本市场愈发冷静成熟,物流企业不同于过往,只要有梦想,凭着一套模式即开始创业,开始融资。事实证明,物流依然是拼效率、重运营的行业,颠覆性的模式骤然出现可能性极低,那些真正扎根实体经济,创造长期价值,并且稳健运营的企业价值凸显。

  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满足其资金需求,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前者以股票、债券为主,包括IPO;后者是传统的银行贷款,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这个渠道并不畅通,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物流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每年在三万亿元以上,目前被传统金融机构满足的需求不足10%。

  物流企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物流企业的独特特征使得传统融资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对该类企业的真实评价,同时,资产负债比高、流动资金周转周期长等因素,使得物流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

  传统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了解不深,风险意识较高,对物流行业的信用评级较低,导致物流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具体来说,银行放贷一定是确保对方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好能提供充足的抵押物,而传统物流企业由于固定资产缺少,抵押资源匮乏,综合市场估值低。即使抵押融资,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缺少资产担保,没有可信赖业务证据,从而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加之,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线上线下的信用数据沉淀,没有历史信用记录,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馈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从而使贷款难,融资难成为物流行业痛点,严重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640 (12).jpg

  直接资本尤其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问题,赴美上市的趋严,也使得投资方风向发生变化。从经济大势来说,2024年被称为是2023年的“延续年”,进入2024年,解决物流企业融资的问题迫在眉睫,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破解广大物流企业生存的关键。

  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成为了更重要的指标,尽快实现“自我造血”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行业进入低速增长的背景下,需要寻找一种确定性的力量。2024年仍然是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需要找到新时代物流企业经营的节奏感与方向感。

  三、金融开放加速,破解融难有望

  2024年,物流企业融资难题该如何破解?入年之后,我国的金融开放加速,无疑为这一难题的抒解提供了契机。

  开年之后,我国资本市场发布重磅消息,主要内容有二点:一是外国资本可以持有我们国家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二是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实现了完全的国民待遇,《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里面关于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全部清零。

640 (2).png

  有人担心,这将冲击我国的金融稳定。金融资本的逐利性和投机性将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内生性的不稳定,金融风险必然不断累积;还有人担心,通过扩大金融开放吸引外资流入,为我国经济服务的构想恐怕难以实现,无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毕竟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欧的金融机构在其母国也不愿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

  以上种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也多虑了。我国金融高水平的开放,必然有相应的强力监管,外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将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外资机构的积极参与也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

  关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绝不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无需过度解读。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必须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市场不对外开放,人民币就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开放将使得国内金融市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或许可以产生“鲶鱼效应”,刺激国内的银行改善服务,提高质量。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引入更多国际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为国内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

  从国际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资本的集聚不仅增加了共同利益,还推动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金融投资市场,因此,开放政策将逐步推进。

  物流企业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和资金融通方式,无需讳言,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比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更狭窄,深度和广度也都不够,因此,我国物流企业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来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

  金融的本源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外资的进入,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与美国和西方的金融投资市场不同,我国的金融投资市场通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引入国际资本,扩大投融资规模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尤其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为有益。

  考虑到中国消费与中国制造的世界地位,以及物流作为基础设施的价值及国外物流企业的困境,趋利避险将使国外资本愈发重视中国物流领域的投资机会,多家外资银行坚定看好中国中长期发展,并持续释放出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的意愿。

  摩根士丹利曾发布报告称:我们正站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预期包括物流供应链管理在内的机构化的服务等,会有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建议对于具有上述能力的企业予以积极关注。

微信图片_20230326144322.jpg

  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外资全面进入,对于物流产业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中国物流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瓶颈,在寻找融资时面临诸多困难,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措施,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我国物流产业的融资环境尚不成熟,缺乏专业化的融资服务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导致了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外资银行通常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外资的参与将促进市场竞争,推动融资成本的下降,外资在市场中的投资节奏独具慧眼,对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有望为物流产业带来新的融资机遇,引导他们参与物流项目的融资,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外资银行看好中国物流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希望通过投资项目,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实现自身的商业目标。

  外资银行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和渠道,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机会,我国物流企业也可借此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

  上面提到过物流金融。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制度也不够完善,相比国外以金融机构推动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模式,国内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使我国物流金融行业对接国际先进金融理念,构筑起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服务创新,例如抵押物流设备的货押贷款,利用物流企业自身的资产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将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资金。这些金融产品的推出,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将改善物流行业的融资环境,提升资本运用的效率。

  毫无疑问,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将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提高融资的灵活性和可获得性。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以及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拓展,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推动融资成本的下降,为物流项目提供更加低廉的融资服务,物流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并且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能力

  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物流企业为了融资,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在金融开放背景下,首先与银行进行咨询,了解基本情况。

2021101800245774.jpg

  咨询一方面帮助银行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以及贷款需求,可以更好地评估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银行的要求并努力执行以提高贷款成功率。企业可以根据沟通结果确定意向银行。另外,客户在申请外资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以便银行能够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情况。

  外资银行贷款与中资银行倾向性有一定差异,中资银行倾向于资产,而外资银行更倾向于信用,这对中小物流企业是重大机会。

  外资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宽松,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外资银行贷款的手续比较简便,客户可以在网上进行贷款申请,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手续,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时间。

  外资银行一般较为看好贷款用户的稳定性,更倾向于信用贷款,比较看好客户的收入来源和稳定性,所以如果是收入较为稳定的物流企业,贷款的成功率一般都比较高。

  当然,只有那些发展前途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上取得融资,对物流企业来说,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不仅需要融资,还需要改变,而这种看得见的转变,会换来较大的融资。

  过去,物流企业融不到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可行的战略规划和创新盈利模式,曾经,行业上行阶段,抓住机会往往只需要堆资产、堆产能,现在,赚钱的模式变了。存量时代赚钱,拼的是体系,崇尚规模为王的企业,向内的变革,快速从模式驱动、资本驱动转向组织驱动、运营驱动、数字驱动。

  具体地说,如何盘活物流企业的沉没成本,物流企业的资产、单据、货物等实物是否能提高在银行的信用征信?如果物流企业的数据非常齐全,可以明确看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盈利预期等,凭借这些有效数据自然可以轻松获取金融机构的融资。

  因此,物流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为破解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行业的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和融资审批的自动化,提高融资的效率和准确性。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平台对企业进行全方位透明考察,消除金融机构对于企业还贷能力的顾虑,为物流行业融资奠定基础。例如,网络货运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和信用体系搭建,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无法解决的运输业务真实性核验难题,设计定制化的物流金融服务,对其进行线上授信,及时解决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

  同时,物流行业借外资开放的东风,吸引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物流科技创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地申请多元化金融服务。

  开放背景下,物流企业融资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包括外汇风险、市场风险等,以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谨慎评估和准备,以更好地把握金融开放所带来的机遇。需要仔细阅读贷款条款,了解贷款的利率、还款方式等,以便更好地掌握贷款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微信图片_20211014105925.jpg

  2024年,将是外资银行贷款元年,解决或缓和物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际资本的参与可以通过降低风险溢价而降低融资成本。需要更加注意的一点是,金融开发可能缓解物流实体企业投资的融资约束,但物流企业的投资需要理性,不能盲目铺摊子。

  结语:物流企业要从过去的激进模式,调整到理性冷静模式,放弃规模迷信,烧钱换规模,不计成本的“价格战”的打法下,企业难发展。

  曾经,资本驱动、模式驱动的环境里,规模增长意味着成长潜力,相当长一段时间陷入“增收不增利”“规模不经济”的恶性循环。不错,规模是门槛,是竞争壁垒,然而达到规模门槛后,需要更强调成本、利润、资产、网络、客户结构等维度上的成功,将规模效应沉淀为成本、时效、服务、利润等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