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辨证法则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7-31 11:24

  阿里这家曾以电商闻名的企业,如今手握云服务与AI的全栈能力,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规则改变者”。Qwen3-Coder不仅开源,可以免费商用,并且价格极为便宜,输入和输出的成本只有Claude的一半左右。

  Qwen3-Coder的发布改变了编程和AI的游戏规则,作为全球最强的编程模型,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在AI领域的强大实力,也象征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掰手腕”进入白热化阶段。

  阿里云推出的模型开源,看似牺牲了自身的商业利益,但其实是在为自家的“云”业务引流。模型的免费开源并不是对商业价值的让渡,而是流量入口和生态抓手,是换了一种方式去打开入口,构建出一条从“用模型”到“用云”的自然路径。

  杭州大模型生态的突飞猛进,得益于开放的开源社区建设与模型备案奖励机制,相较传统封闭生态,开放模式更易吸引开发者与中小企业参与,形成“底层技术—中间件—行业应用”的协同创新链。

  从全球的角度说,杭州的开源风更有其深远的意义,打破了硅谷的技术垄断,非洲、拉美开发者首次获得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工具,加速全球数字鸿沟的弥合。

  开源,表示着AI平权时代的到来,表示着“技术民主化”的兴起。开源不仅让高高在上的AI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整个AI产业生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序员基础代码工作被AI接管,得以聚焦算法创新、系统架构等高价值领域,普通人一句自然语言即可生成3D物理模拟、复杂算法。

  全球AI产业竞争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从单纯依赖硬件算力转向“算力+算法+场景”的深度耦合,从技术路径到生态模式的升级。

  人工智能,研发是基础,而研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杭州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上,与北京、上海等传统科创高地不同,杭州并非单纯依赖顶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积累,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科技型企业内生活力。

  杭州拥有技术研发的多层次协同网络,每年输出约1500项相关专利,《自然》等国际期刊收录了杭州在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机器学习等核心领域的数十项最新成果。

  按照最近发布的《实施方案》,年底前杭州要培育国际顶尖水平的2个基础大模型,培育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垂直应用大模型25个以上。这需要资金,更需要人才,每次技术变革,人才供需都会出现脱节,而杭州通过长久的产学合作抓住了推出新质人才的历史机遇。

  关于人才,也暗含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引进人才不需花较多的时间,能快见成效,而培养人才需要较长的时间,却更充分。杭州的人才策略是重视引进,更重视培养。杭州有人才磁场效应,杭州AI人才净流入率连续4年居全国前三,西湖大学、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地杭州,集聚了一批科研团队。

  北京AI人才占全国的24%,排名第二的就是杭州,占16.53%,并且创业型人才更优。时隔六年,2025年中央领导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共有31位民营企业家,其中来自杭州的6人,在第一排就座的有4人,这说明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杭州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特征明显,即浙大系和阿里系。阿里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商,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10万量级的数字经济人才;而作为全国最早研究AI的大学之一,浙大为杭州的AI生态提供了大量人才。“杭州六小龙”中有三家都出自浙大系。

  这个年轻的AI创业群体,其实是一个和谐的群体,公司距离不远,这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在烧烤摊上常可以遇见,不仅一起拼酒,更在摊上讨论AI技术上遇到的难题。

  浙大有中国的斯坦福之称,产学研融合和创新创业生态,深度影响了杭州人工智能的发展。DeepSeek的人才团队本土化、没有海归,以刚毕业甚至在校生为主,不受前人的想法限制,才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路线,英国泰晤士报对DeepSeek和云深处背后的浙大力量,更是不吝溢美之词。

  杭州这座历史古城,曾作为南宋的首都,完成了中国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从北到南的历史性转移,又因以电商之地而闻名全球,今天AI时代的“智能浪潮”中,杭州的AI故事,是一个关于城市如何将技术基因、政策远见与民生需求编织成网的启示录。

  杭州证明了AI技术,既能冲击国际技术前沿,又能解决民生需求,是新质生产力具体呈现。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杭州从信息、数字到AI,一步步走向高光时刻,成为中国的创新之都。

  AI的成就使杭州拥有了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今天杭州的眼光更长远、更务实、更具普世性。不仅无惧封锁与打压,还将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为全球AI发展提供更具包容性的“中国方案”。

  未来的杭州,更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长与短的辩证,以长期主义的坚韧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全球视野聚焦战略科技人才、以非常之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从而等待下一次的爆发。

  三、虚与实的协同

  数字经济给人的印象是偏“软”,有时又被称为虚拟经济,但人工智能却是数字经济中偏“硬”的产业方向,深耕人工智能的“杭州六小龙”都可称为硬核科技企业。

  过去,AI的“炫技式”应用层出不穷——写文案、画图片、做视频……但这些场景始终徘徊在生产力边缘,是务虚,然而,今天,从“聊天生成”到“代码重构”,AI真正走进产业核心,落地应用来了,人工智能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全球生产力革命,这是务实。

  当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还在实验室炫技时,杭州滨江的AI产业园里,"机器狗消防员"已经完成第328次火场实战演练;上过春晚的宇树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秒杀美国排名第一的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杭州将人工智能与既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应用范式。

  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上,在产业链的带动能力上,杭州已经是事实上的人工智能第一城,即便在算法、大模型等基础研究领域,也已经不弱于北京。

  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汇聚阿里巴巴、之江实验室等头部力量,形成“核心区+辐射带”的产业格局,AI产值突破6000亿元。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走入工厂,强脑科技攻克脑机接口难题,深度求索大模型赋能政务服务……AI更加具象化,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将脱颖而出。

  当AI 行业的话题中心从“语言能力”转向“任务执行”,表示着人工智能从虚到实的转变,或者说是虚与实的协同,硬与软的共生,现在市场上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会说话的AI,而是能在真实业务系统中完成具体任务的智能体。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