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29日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在2021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同比增长67.9%;营收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
近年来,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下,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断提升,2020年达到每万名工人246台,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应用领域覆盖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

近年来,为了加快国内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强化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去年年底,工信部联合14个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将通过培育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大应用推广、完善发展环境等举措,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并把加强机器人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保障措施的重要内容。
整体而言,智能制造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用以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虽然,智能制造的发展对象在于机器设备,不过更关键的还是人。设计智能制造要靠人,建设智能制造要靠人,运行智能制造要靠人,管理智能制造要靠人,因此推进发展智能制造,最根本的要靠人。
就目前来看,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想要实现内部高效协同的挑战有很多,比如硬件设备种类多,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各环节不连贯等等。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经验,因此在推动智能化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往往很容易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局,并不能取得明显成果。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从人工分拣到智能仓:数字物流如何支撑万亿电商市场? 07月22日 14:54
破局与新生:物流新能源革命的全球图景与时代使命 05月27日 09:28
低空经济:重构物流装备体系的革命性变量 03月05日 16:14
食品行业智慧化物流转型 09月12日 16:05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