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空间

来源:泉州晚报 | 2006-01-23 15:03


  在福建省、市“两会”中,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泉州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举措。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泉州市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由传统的五大产业向新兴的五大产业升级,整合传统的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工艺制品这五大传统产业,同时,要致力于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船舶修造、汽车及其配件、生物工程等五大新兴产业。目前,这五个新兴产业都有龙头项目落地,整个产业链已经较完整,配套产业多,这为泉州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市经委主任曾荣华表示,2006年泉州市工业经济形势仍处在较为有利的环境,“突出抓项目带动,推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是今年全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泉州市将围绕发展壮大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要推进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福炼12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后加工业;以造船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船舶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快修船项目建设,争取造船项目夏季投建;以中国一汽“解放”卡车项目投建为突破口,加快鲤城江南、丰泽城东等现有汽车配件产业资源整合,发展专用车、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项目;以福建光微的微波射频技术和移动通信直放机及功能模块为重点,推进国家微波通信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同时,泉州市今年还将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突出抓企业技术创新,推进提升全市工业竞争力;二是突出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业集聚,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三是突出抓经济运行调控工作,推进工业经济协调、有序、有效发展;四是突出抓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中,提升经济竞争力是我省实现今年的目标和要求的重要工作。根据2006年全市GDP增长12.5%的目标要求,2006年泉州市工业经济预期目标是: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1%。泉州市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进项目带动,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协调、有序、有效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工业支撑体系,为加速泉州市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