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拓展“生鲜”遭遇困局

来源:中工网 | 2013-07-11 11:11

  进入夏季,国内各大电商拓展生鲜市场的热情,似乎随着气温的升高日渐火爆。

  7月2号,天猫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首期将为“水果生鲜”提供配套冷链服务,配送范围覆盖26个热门城市。与此同时,京东、中粮我买网等也将上线生鲜频道。

  不仅是大牌电商平台发力,线下的大型超市也纷纷进入生鲜电商的行列。7月3日,沃尔玛旗下电商网站1号店宣布,继今年4月初上线“1号果园”后,1号店自营蔬菜也于日前正式上线,近40种蔬菜供网民选择。

  一时间被称为电商最后一块“蓝海”的生鲜业务似乎成为电商平台间新一轮争夺的热点。

  事实上,早在5年前,生鲜网购就已经开始。然而,生鲜食品“高损耗、高度依赖冷链、高度不标准化”等问题,让电商们有苦难言,已有优菜网等一批生鲜电商从“先驱”变成“先烈”,这些试水者几乎都因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原因夭折。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生鲜电商都处在摸索阶段:京东、淘宝、1号店等大型网购平台是为了寻找新利益增长点;顺丰优选希望借助强大仓储、配送背景,涉足电商领域;沱沱工社、摘鲜网则只做生鲜的垂直电商;沃尔玛、麦德龙等传统零售商则是为了留住原有消费者,以应对生鲜配送对自身的挑战。

  在业界看来,高毛利率、较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政策利好使得电商很难割舍生鲜市场。

  “生鲜电商平均毛利水平一般都在40%左右。”生鲜行业人士介绍说,其中海鲜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约20%,冻肉20%~30%。“此外,生鲜品类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有着强大的消费黏性,顾客重复购买率高,生鲜网站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政策上的利好更是让许多电商跃跃欲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强调要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鼓励农民依托大型电商销售平台或自建销售网络直销自家产品,这一政策显然成为了电商淘金生鲜的强劲“推手”。

  “更重要的是,电商的各种品类已呈逐渐饱和的态势。”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服装、图书和化妆品等品类已走向成熟,生鲜市场需求巨大,且相对于普通的平价超市产品拥有更高的利润率,而它在线上的销售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谁能抢先一步便可站在行业制高点。

  尽管有利因素很多,但生鲜食品的非标准性、对全程冷链的严格要求、20%至30%的高损耗率、配送时效要求以及消费者购买习惯等问题,依然是摆在生鲜电商面前的巨大障碍。

  “生鲜电商行业门槛很高。”天猫相关人士说,首先是产品本身难题,生鲜产品是非标准品类,并且对配送的时效性要求特别高,这决定了其不能像其他实物商品那样进行网购。“同一批次的水果,品相、口感都会不一样。”

  困扰生鲜电商发展的还有较高的损耗率。据介绍,生鲜电商的损耗率一般会达到30%,这极大推高了电商成本。

  “冷链则是生鲜电商的基本要求,而物流配送是生鲜电商的*大制约。”天猫相关人士说,生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很难保证其新鲜度;且生鲜产品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对储藏、运输要求非常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按照冷链标准进行配送,这也使得运输过程中因腐烂变质导致的损失十分巨大。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果冷链流通率也在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低,且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滞后。

  目前,顺丰集团已经开始在全国开始布局冷链物流,按照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顺丰将有望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已有的京津地区实现生鲜冷物流配送。

  与顺丰自建冷链物流的方式不同,阿里巴巴则尝试通过对线下不同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来扩展生鲜市场。

  事实上,由于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短板,已有业界人士形容生鲜电商平台为“鸡肋”:不做生鲜等死,做了生鲜找死。

  “国内电商扎堆生鲜市场确实有点过于急躁。”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认为。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