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三足鼎立 外企、民企、国企竞争格局

来源:中国重型汽车与工程机械商务网 | 2006-08-17 15:07
矿山开采方面产品。

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在浦东金桥开发区内建立了独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先以生产沃尔沃最新推出的B系列20吨级履带式挖掘机为主,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2003年12月成立,它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一个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先期投资16亿元人民币。

德国利勃海尔:

德国利勃海尔作为国际著名的工程机械生产商,尤其是其生产的起重机在国际市场上可谓一枝独秀。根据统计数据,一直以来,利勃海尔就是我国大型起重机国际采购的首选品牌,在我国所有的起重机国际招标采购项目中,该公司至少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2005年我国起重机产品国际招标采购共78项,而利勃海尔在其中的23项中中标,其优势不言自明。

挖掘机行业:挖掘机械行业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目前国内的挖掘机械90%以上的市场已被外资和进口产品垄断。外资企业有韩国斗山大宇、现代,日本小松、日立、加滕、住友建机,其中斗山大宇:专业生产挖掘机,现在已经连续多年占据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同时这些外资企业已将产品扩大延伸至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等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机动工业车辆、压实及路面机械等其它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汹涌。

电梯和扶梯行业:同挖掘机械行业一样,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目前国内的电梯和扶梯行业80%以上的市场已被外资和进口产品垄断,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缓慢,市场份额也比较小。

叉车行业:外资企业已牢牢占据了叉车高端市场是不争的事实。外资企业林德、安徽TCM叉车有限公司、大宇重工业烟台有限公司、上海海斯特叉车制造有限公司、西恩迪工程设备(山东)有限公司、德士达叉车制造有限公司、常州得力叉车有限公司和衡阳大扬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欧洲两大著名叉车生产商进军中国市场日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一家是意大利的OM公司,一家则是芬兰著名的电动叉车和自动导向车辆制造商Rocla(罗卡)公司。与此同时,韩国叉车制造商帅成(SOOSUNG)公司也吹响了进军中国的号角。

压实与路面机械行业:属于中上等技术含量的行业,徐工在低技术含量的静碾压路机有优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吨位、液压振动压路机则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如无锡英格索兰、天津戴那帕克等公司垄断,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及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外资品牌的压路机是首选产品。

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机械行业:属于中高等技术含量的行业,该行业目前基本上被民企和外企垄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在行业内中低技术水平的产品上有竞争优势,外资企业上海普茨迈斯特、上海施维英等企业在高施工要求、高标准、高技术含量方面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工程起重机行业:属于中高等技术含量的行业。但一方面在行业占优势的轮胎式汽车起重机在国外已属于淘汰的产品,国外的工程起重机基本上已转变成全路面汽车起重机;目前徐工、中联在行业有优势,美国特雷克斯集团与四川长江起重机厂成立合资企业,世界起重机巨头马尼托瓦克集团已在国内建厂,生产一流的全路面汽车起重机,北京起重机厂已和日本多田野合资,生产世界先进的汽车起重机。

从长远来看,已使国内企业直观的感受到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之间存在的差距,并通过借鉴、学习、和掌握国外产品的性能特点和技术,迅速消化吸收,从而有效缩短国产产品与国外产品之间的差距,提升整个行业产品的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还有利于提高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工程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带动了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进步。

外资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使我国一批产品提高了档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产质量、提升了产业结构。近年来,还出现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趋势,并产生了一定的"外溢"和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以资本、技术、品牌、营销等优势,占据了高附加值环节,挤压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影响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

工程机械行业国企竞争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市场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持续的井喷行情,也为工程机械国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在此背景下,工程机械徐工、厦工、柳工这些剩下不多的工程机械国企,紧紧抓住机遇,依靠国有企业几十年企业文化厚积,丰富的产品群,进入行业资历深,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等优势,不断地改革创新,再加之工程机械民营企业正在成长期,原始积累尚未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立足未稳,对低技术含量产品又不屑一顾等因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品种、规模、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销售收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尽管如此,清醒的认识到:上一轮的竞争是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竞争不是太激烈,竞争对手也相对较弱。由于国内民营企业的迅猛崛起和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的进入,市场竞争格局已发生变化,由过去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到目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分天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工程机械巨头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这片热土,以卡特彼勒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凭借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优势在席卷挖掘机之后,正在蚕食压路机、装载机等市场,以三一、龙岩为代表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超常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进出口关税的进一步调整,国外高品质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竞争将进一步趋于白热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用户对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倾向于高技术、高质量、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产品,这恰恰是国有企业的弱项。工程机械国企在未来几年内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市场挑战。

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工程机械国企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尚未得以根本解决,将对工程机械国企未来发展产生极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有体制下经工程机械国企营管理体制未得以根本转变

虽然工程机械国企已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全部国有的资本结构仍然存在“出资者不到位”的体制弊端,使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经营机制没有有效转换,管理者和职工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在国有机制下,经营层和职工的理念得不到彻底转变和升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公司的经营和机制。

工程机械国企综合竞争能力不显著,长期以往会在技术、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