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形机器人破局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11-21 11:41

  还有一个卡脖子的是问题是零部件。俄罗斯发布的人形机器人“艾多尔”其组件中有77%是俄罗斯制造的,未来还将计划将这一比例提高到93%。我国目前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不仅有随时断供的危险,更是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居高不下。

  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六维力传感器这三大核心部件,占了关节总成本的70%,而全球70%的市场份额被日本哈默纳科、德国ATI等巨头垄断,价格高企。

  目前国产替代的,价格压低三分之二,但寿命和精度却差了一半,比如国产谐波减速器的寿命约2000小时,而进口产品能达到5000小时以上。而且目前产能也不足于支撑量产,中国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件的全球产能占比合计仅19%。

  若把人形机器人比作人,减速器就是“关节韧带”:谐波减速器的核心优势是“体积小、精度高”,专门适配人形机器人的小臂、腕部等轻负载部位,比如,特斯拉Optimus Gen2的腕部关节用了14个谐波减速器,而RV减速器的核心优势是“承重力强”,适合机器人基座、大臂等重负载部位。

  对人形机器人量产来说,RV减速器国产化是“降本关键”:按100万台量产规模测算,国产RV减速器可使单台重负载关节成本下降30%以上。

  因此,提高国产零部件的技术与质量刻不容缓,但是国内零部件厂商存在小而散的状况,不利于提升质量,百余家分散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工厂,各自生产齿轮、电机、减速器,缺少年产十万级的大规模生产基地。

  但我们也看到进步,2019年中国谐波减速器市场仅13.5亿元,2023年已增至24.9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3%——这个增速不是偶然。

  3、轻量不易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是推动续航增长的重要措施,体重每降1公斤,续航就能提升5%左右,而轻量化的根本取决于新型材料,要求材料在“轻”和“强”之间找到平衡,而镁合金、PEEK、碳纤维正是当前的核心解决方案。

  比如碳纤维骨架能大幅降低机身重量,但碳纤维国内自给率仅30%,高端铺丝机被日、德实施出口管制。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矛盾已从“能否造出来”转向“如何造得更轻、更省、更可靠”。

  在步入2026年之时,中国人形机器人“瘦身革命”的背后,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两大关键:减速器精密传动技术的国产突围,以及镁合金、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的应用落地。

  人形机器人做为科技前沿的技术产品,出现差距与失误是那免的,但要把每次失误变成一次经验。机器人产业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上下产业链企业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快突破临界点。

  结语:也许,人形机器人有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力量,但还需要很久的时间与不懈的努力。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