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科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斌
上海科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科箭”)成立于2003年,主要为大型制造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整体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科箭自主研发的Power WMS仓储管理系统和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并以其专业性多次荣获国内供应链软件奖项。
科箭总经理刘斌认为,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从供应链执行的角度来看,前者是需求方,后者是运输的执行方,两者的运输管理需求可以基于同一个系统平台实现。
记者 目前国内市场的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有何特点?
刘斌:从需求角度来讲,目前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可分为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两大类。其中,制造企业进行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供应链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是基于业务开展的基本需要,相比之下,前者对运输信息管理的需求明显多于后者。
目前制造企业常规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ERP系统,该系统主要围绕生产制造活动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具有订单管理、生产制造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功能模块。但对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销售管理,特别是产品从工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物流管理,ERP系统显得比较薄弱,需要用到专门的运输管理系统。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一方面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物流公司营运车辆的所有制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完全自有车辆到与司机共同拥有车辆,从自有车辆到与社会车辆共存并行,再到完全采用社会车辆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就需要有一套系统借以实现从货物出仓库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可视化管理。
另外,近两年,由于各地新建的物流园区数量明显增长,对物流管理平台,特别是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需求进一步凸显。
记者 企业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对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刘斌:基于对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管理承运商等方面的考虑,制造企业的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需求具体表现在:
(1)制定运输计划;(2)实现运单和货物的在途跟踪;(3)运费结算及成本分摊;(4)对承运商的送货及时率、差错率、交货周期、运输成本等KPI考核;(5)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这些也是运输管理系统(TMS)应用的关键点。
相比之下,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是“必需品”,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就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其采用信息系统的动力通常是源于客户(制造企业等)的要求,最终目标是通过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将运输计划、运输过程、运费结算等物流运输过程清晰、详尽地呈现给客户,让客户能够可视化地追踪货物,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记者 您如何看待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实现方式?
刘斌:不同行业基于自身特点,对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现方式存在差异。例如,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快递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可以实现对货物处理过程的可视化跟踪,实时获知货物的最新信息。对于这类应用,除了传统的GPS,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货物、承运商等的最新信息提供给物流管理者。比如,司机也可以通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APP,实现到货、提货、在途跟踪、货物签收,还可以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回单(POD)上传至系统,从而完成整个运输执行的过程。
在冷链物流中,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需要知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通过使用基于RFID技术的温度传感系统,可以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监控,这也是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内容。
同时,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输单量大的情况下,从系统计划层面进行快速、合理的车辆调度,节约运力。
以上这些都是通过运输管理系统(TMS)和一些外部的设备、计划系统整合实现的。
记者 围绕企业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需求,科箭能够提供哪些系统和解决方案?
刘斌:针对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运输公司、货代、等行业对运输管理的需求,科箭自主研发了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工作自动化、运输路径优化、承运商招标和运输方式的选择等途径,帮助客户实现运输优化,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可以开放系统平台,让货主、承运商及司机通过Internet、GPS或手机等移动设备实时追踪货物等。对于不同的使用主体,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的功能有所不同。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支持多公司或多实体从订单、计划、执行、结算和成本分摊的运输过程管理,并可通过GPS和手机实现在途跟踪及POD管理。具体包括物流运作的全面协同、运输流程自动化、承运商及路线优化、运输过程可视化、运费管理自动化等功能。
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支持公路整车、公路零担、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支持自有及外包车辆的管理和多种计费方式。具体应用包括运单管理、设备及司机管理、调度/装载管理、跟踪管理、结算管理、GPS集成、车队管理、条码扫描、移动应用等。
记者 请您结合实际项目介绍科箭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刘斌:科箭的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在电子高科技、医疗、食品/分销、第三方物流、汽车等众多领域都有成功案例。可以说,应用该系统有助于企业提升供应链反应速度和透明度,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同时,对于集团企业客户来说,以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的物流运输平台还帮助其实现了物流业务和资源的整合,在打造高效快捷物流运输体系的同时,降低了总体物流成本。
DACHSER(德莎)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是一家全球物流服务供货商。德莎物流中国公司专注于汽车行业,是大众的主要合约物流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入厂物流的仓储(VMI)及运输(MILK RUN)综合服务。2012年实施科箭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并整合IBM计划引擎,从而建立了运输成本优化模型,自动规划MILK RUN线路和车型安排,外协运力调配和执行跟踪管理,并与车辆配置的移动GPS设备整合监控,以最少的人力配置和自动化系统支持高端复杂的运输配送业务。
科箭与广州宝洁有限公司(P&G)的合作项目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宝洁公司基于Power TMS运输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物流平台(LMS),从而实现中国区促销品物流运输需求的协同管理。LMS系统基于预设运输方案将运输任务分派到物流服务商,后者反馈执行信息并与P&G完成结算。同时该平台将整合SAP ERP系统,并通过技术手段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包括库存分配、配送计划、运输执行、在途跟踪、质量控制、节点签收、POD及运费确认等全程物流运输信息。
记者 您如何看待TMS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相关技术值得关注?
刘斌:随着企业对ERP系统的普及和深入应用、物流供应链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对物流行业的直接推动,相信未来3~5年,TMS在中国市场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方面,我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会跟物流供应链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RFID技术的应用也会更加普遍。比如在冷链物流等一些特殊领域,需要知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这就要用到RFID、GPS等技术,完成温度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从而实现对冷链运输过程的在途管理,这些都是TMS结合新技术的一些延伸应用。
此外,在货物追踪与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支付与安全的管理,进一步减少物流环节,也是TMS下一步的功能拓展方向。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低空经济:重构物流装备体系的革命性变量 03月05日 16:14
食品行业智慧化物流转型 09月12日 16:05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全面解析电商与新物流 07月26日 13:30
2024物流技术与装备行业发展展望 06月19日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