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的”模式正酝酿在兰州“着陆”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 2011-07-25 11:10

  本月上半月,兰州市迎来首届国际马拉松赛等众多大型活动。为确保交通通畅,兰州市公安局在市区施行为期半月的单双号限行措施。

  限行保证了市区交通通畅,但也使得城区终端配送行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引起了行业内部的高度关注。众多人士纷纷认为,在限行成为常态以后,必须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货的”模式正酝酿在兰州“着陆”。

  配送成本直线上涨

  随着首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七届兰洽会、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活动的如期举行,兰州市进入了大型活动密集期。

  为确保活动期间市区交通通畅,兰州市采取了城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政策,限行时间为7月1日-15日。

  限行政策的实施,让兰州城区的运营车辆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出租车司机张伟告诉记者,单双号限行大大缓解了城区的交通拥堵,他的生意也因此有所改善,一天比平时能多挣50多元。

  但同样依靠跑运输为生的李师傅却没有这么幸运。

  7月13日,在兰州金港糖酒批发市场,李师傅告诉记者,因为限行,截至目前,他接的单子还没超过10个。“这个月恐怕只有1000元过一点的收入,拿这些钱养活全家,压力大得很。”

  其实,从去年9月份开始,随着兰州市区车辆实施尾号限行,李师傅的月收入就由以前的3000元降到2000元左右。此次单双号限行,更是让他“雪上加霜”。“幸好单双号限行只持续十五天,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对于个体运输司机而言,许多大型商贸配送中心因为所需车辆较多,在限行期面临更大的压力。

  兰州某家电配送中心的张经理告诉记者,因为单双号限行,公司在原有30辆配送车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辆,配送成本直接上涨20%。但即便这样,还是无法保证货物的及时配送。

  7月9日,因为订单较多,他们不得已雇佣社会车辆配送一位顾客预订的电器。从该公司仓库所在的土门墩到南关什字,仅一趟的费用就在300元左右。

  青藏物流园区的徐福记、百事可乐等配送公司均表示,限行期间配送成本上涨了20%-30%。其中一位负责人说,因为竞争激烈,这些上涨的成本不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

  商贸流通陷入困境

  限行影响的尚不仅仅是货运出租行业,更涉及到商贸流通。

  甘肃龙马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李金城指出,受限行影响,很多上游客户和下游客户无法及时获得货物配送,导致商品流通速度放缓、配送企业规模扩大。

  一位关注此事的人士告诉记者,限行让兰州商贸陷入一个卖场缺货,而供货方却无法及时供货的困境。

  位于金港城糖酒批发市场的兰州诚瑞批发配送部经营锅巴、杏干、话梅等副食品,产品主要配送城区小超市、小商店。该配送部马老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的生意都不错,但是从去年9月开始,因为尾号限行,无法及时将货物送到销售网点,一部分合作伙伴陆续放弃了从他这里进货。单双号限行期间,更有3家小超市“弃他而去”。

  同样的问题困扰着水产行业。兰州绿色市场环海海鲜李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店有两辆送货车,限行后每天只有一辆运行,极大地影响了送货速度,现在只能保证一些老顾客的供货,新生意根本不敢接。

  就在前两天,李老板的一辆车从中川机场接货后,没有按点赶到城区,因为限行,只能等到晚上进城,“海鲜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限行的影响同样波及到许多大型卖场。双城门附近一家家电销售商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商场选购家电的顾客大部分当听到因为限行而无法及时送货时,放弃了购买的打算。

  兰州西站一家超市的营业员介绍,超市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厂家自己配送的,单双号限行以前,为保货品新鲜,厂家只配送当天需要的货品。限行之后,厂家一天配送两天的货品。“而夏天天气较热,像熟食、糕点类食品时间一长容易腐坏变质。”

  城区限行成为常态

  微货司机赵宏伟认为,“限行已经成为解决城区堵车的常态措施”。

  其实,兰州城区限行已经于2010年进入常态。2010年7月兰洽会期间,为保障市区交通畅通,兰州市政府决定当月5日-10日在市区进行单双号限行。同年9月,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兰州市正式进入机动车尾号限行时代。

  时隔一年之后的7月,同样因为活动密集,兰州市实施单双号限行且天数长达15天。而就在此次限行即将结束的时候,7月14日兰州市公安局发布通告,决定从7月16日开始,继续限制大型货运机动车辆在南北滨河路等道路行驶,往市区运送货物的大型货运机动车辆,只准在夜间23:00-次日6:00经由西津路、白银路、民主路、定西路、嘉峪关路、东岗东路绕行。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决定将使微货承担更多的城区货物进出转运任务。

  近日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市登记在册机动车总量已达到433435辆,半年新增37810辆。兰州市车辆保有量以平均每个工作日302辆的速度增加。

  车辆激增,引起了配送人士的深深担忧。兰州货物集散中心一位柴姓工作人员认为,在现有交通设施和交通秩序无法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汽车数量的增加,有可能引起更为严厉的限行措施,甚至继尾号限行后,单双号限行会变为常态。

  “如果真是这样,城区配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柴先生说。

  症结出在根子上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给同城配送的车辆在限行中给予通行证等相对便利的措施”。在城区限行进入常态后,个体司机何高华的话道出了大部分微货司机的心声。

  而许多有识之士则考虑如何从行业本身着手应对现在或以后更为严峻的局面。

  甘肃百利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致恺认为,限行只是造成城区配送困境的一个外在因素,要真正解决城区配送存在的问题,还要从根子上寻找原因。

  甘肃省储备局五三四处张中科处长指出,因为兰州同城配送信息化程度低、车辆空置率较高而导致配送效率极其低下,对配送车辆的数量需求较大。

  记者采访中发现,现在兰州城区的配送大部分是由个体出租车辆和商贸公司自有车辆完成的,很多货物配送直接由公司的仓库出货,发往城区各销售网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单纯由商贸中心自有车辆和个体运输单元完成的城区配送模式,因为运输单元和货物单元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往往是车辆在送货之后没有办法配返程货物,造成回程空车的局面,进而导致配送成本高涨和社会资源浪费。

  张中科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一批货物需要从西站运往南关什字,同时,在南关什字也有一批货物运往西站,在现有情况下,因为信息不对称,需要两辆车完成配送任务。

  “如果我们有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那么现在两辆,甚至三辆车需要完成的任务,在这个信息平台下,只需要一辆就可以完成。”张中科说。

  所以,他认为,要提高同城配送效率,优化配送模式,实现集中配送的方式已经势在必行,而建设配送信息平台和建立、完善配送网点则是优化配送模式的关键因素。

  这样会极大地提高货运车辆的配载率,降低配送对车辆数量的需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建立配送信息平台和配送网点虽然是同城配送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这种模式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的场地,这在土地相对紧张的兰州,可行性不大。

  “货的”成首选之策

  “同城配送的困难,不独兰州有,更是所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甘肃物流学会会长谭克东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长沙、西安等城市,

  在解决城区终端配送的问题上,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货的”模式。

  所谓“货的”,就是成立专门的终端配送货运公司---这是一种集信息与配送一体化的服务公司,拥有一套规范的运营秩序和收费标准。

  “这种模式,解决了终端配送中有车无货、有货无车的矛盾”,张致恺说,“兰州应该引进这种模式,以有效地应对限行带来的问题。”

  其实,有人已经在考虑引进这种模式,组建兰州货的公司。甘肃华德中铁快运有限公司鲜明总经理就是其一。

  鲜明告诉记者,他们筹划中的这个货的公司,将采用统一车辆、统一服装、统一收费标准的运营模式。收费标准暂时定为3公里以内15元,3公里以外每公里增加2元,明码标价,将改变现在货运过程中一口定价的现状,让消费者实现明明白白的消费。

  记者了解到,正在筹划中的这家货的公司,最为重要的是采用统一挂牌、统一服务、下放网点的经营模式。

  “网点式的服务模式,可以让我们有充足的货源信息”,鲜明说,“保证配送车辆有较高的配载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商贸公司因为自有车辆配送而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也可以解决运输车辆因为配载率不高而收入过低的问题,同时,可以大大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现状。

  对于这个先进的模式,很多配送企业都抱以期待。

  某家电配送中心负责人说,等货的公司建立起来后,会考虑将终端配送委托货的公司进行,“这样我们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排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