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涉及城市物流配送的段落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农产品”三个字,包括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等等内容。北京城市物流体系构建与农产品物流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的农产品自给率较低,绝大多数品种依靠外地市场供给。位于北京市南郊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新发地”)是首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城区居民蔬菜、水果、肉禽蛋等农产品供应保障任务,并被列为首批城市中心区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车队企业。对于新发地如何保障北京农产品供应,如何推进城区农产品物流配送等话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总经理顾兆学。
记者:被誉为北京最大“菜篮子”的新发地,在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方面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请对新发地市场目前发展概况进行介绍。
顾兆学:新发地如今已成为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现占地面积1820亩,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新发地主要经营蔬菜、果品、粮油、肉类、水产等农副产品,其中蔬菜供应量占到北京全市总需求量的70%以上,水果80%以上,进口水果90%以上。具体来说,每天的蔬菜吞吐量稳定在1400至1500万公斤左右,果品吞吐量达到1500至1600万公斤左右,蔬菜和果品总计约3000万公斤。
多年来,在全国4600个农产品市场当中,新发地的农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都名列第一。在2011年,新发地各种农产品总交易量更是达到了1200万吨,交易额达到400亿元。由于庞大的规模,新发地已经不单在北京,在全国农产品市场中,都成为了风向标。新发地农产品价格一涨,全北京都涨价,甚至短时间内就会波及到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东北、华北等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
应该说,这么多年,新发地在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和国家相关部门对新发地都十分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两次亲临新发地视察,对新发地工作和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记者:为构建首都农产品安全供应体系,在市场转型升级、向生产和零售领域两头延伸方面,新发地都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顾兆学:早在2002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推动首都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确定对新发地和位于顺义区的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点支持,加快市场全面升级改造,从而形成“南有新发地,北有石门”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先期升级改造的格局。
新发地守着北京的“南大门”,在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技术水平以及整体形象和档次,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都在加强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许多大中城市都办起了大型农产品市场,而且都是一步到位,各方面设施都比较现代化、比较先进。作为首都,北京的农产品市场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但现在只能算是中上水平。实事求是地讲,新发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营业态还相对单一,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有所不足,与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不相匹配。为此,我们提出实施“内升外扩”,即内部升级和外部扩张。
内部升级,主要是硬件设施的升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加快建设市场内道路、停车场、交易大厅等设施,引入电子结算、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施。此外,还包括新发地国际物流区、绿色农产品有机交易中心以及冷链设施的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投入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内部升级的措施。
外部扩张,主要是向两头延伸。一是上游扩张,向生产领域延伸,在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再造无数个“新发地”。目前新发地已在北京周边的一些农产品产地,如内蒙古赤峰、山东招远、山西大同以及河北的涿州、定兴、高碑店、遵化等地新建了8个分市场。此外,围绕分市场,新发地还在河北、山东等地建设了550万亩农产品供应基地。
产地市场和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我们正努力构筑一条环首都农产品供应的“护城河”,从而有效保障首都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应。一旦遇到冰冻、大雪等极端恶劣天气,造成高速封路,使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走高速路,而是通过多条国道将农产品运到北京的新发地市场。
另一种下游扩张,是向零售领域延伸。我们提出“把新发地搬到市民的家门口”,从去年开始至今在北京市内各小区内已建设了129个便民菜店,不仅使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一站式”直销的便捷服务,也通过“规模采购、规模配送”方式降低了经营成本,使蔬菜价格更加便宜。这是新发地的一种新探索,为了在经营业务上多向业态方向发展,我们今后将持续抓好新发地便民菜店建设。
记者:城市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被认为是抬高菜价的因素之一。为缓解这一状况,新发地除开设便民菜店外,还做了哪些努力?
顾兆学:对于“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发地除了设立社区便民菜店,通过批量采购、规模配送来降低经营成本,进而降低菜价外,我们还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支持下,我们在2011年底推出了城市鲜活农产品绿色车队,也被称作“首都菜篮子直通车”。
这支城市鲜活农产品绿色车队由新发地出资组建,50辆车全部是符合地方标准的厢式货车。车辆外观喷涂绿色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统一标识,车辆载重量分为5吨和2.5吨两种,前者相当于以往3辆金杯车的载重量。这些车全部配有通行证,除特殊路段外,不受道路和时间段货车限行,也可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客货混装”运送鲜活农产品的问题。
首都菜篮子直通车白天可在北京市五环内配送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农产品,并可从批发市场“一站式”到达中心城区的社区便利店或农贸市场,由此减少了上路车辆、司机人手,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这些年,除为便民菜店和部分超市进行配送外,直通车还将把有些菜拉进社区进行售卖,从而使流通成本和蔬菜价格都大大降低。
记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自2010年正式启动后,目前发展情况怎样?对于新发地功能完善和服务提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顾兆学:新发地开设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是一种尝试,因为我们意识到,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导致农产品流通重复走冤枉路而形成的。例如,产自河北张家口的白菜往往要花费11个半小时直接运到山东寿光,经过配菜后,这些白菜往往会和其他蔬菜一起从寿光运到北京新发地,路上又要9个小时。实际上,从张家口到北京仅需3个多小时,这样重复的周转,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在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农产品流通信息管理方面就做得很好,关于农产品运输车辆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所载农产品的品种、价格等信息都可以即时掌握。那些负责分销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前按计划将小厢式货车排列好,等农产品运输车到达后,立即进行装卸配送,很好地避免了重复环节的出现,提高了流通效率。
新发地通过开设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主要是利用信息系统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信息服务、电子交易、资金结算、物流配送、质量安全追溯等服务。在现有基础上尝试建设一个虚拟市场,将现货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将传统交易与现代流通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物流当中,从而整体提升农产品物流的档次,提高整个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速度,尤其是通过与北京市各大超市、餐饮企业、社区菜市场、机关团体食堂等团体采购用户合作,有效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尽管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现在刚刚起步,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未来将成为新发地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的业态,对新发地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今后我们也将通过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服务和功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记者:在“十二五”时期,新发地在增强农产品集散能力、规划建设冷链设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有哪些目标和计划?
顾兆学:为了做好蔬菜、果品、肉类、水产品等的储存储备工作,新发地将加大冷链设施建设,目前计划拿出400亩地,建设一个12万吨的冷库群。这样,一方面满足经营户实际需求,还能好平抑市场和调节物价。当北京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时,我们可以将储备农产品抛出去;当市场价格太低时,我们可以收购过来,从而保障北京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稳定。
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新发地将加大工作力度。新发地曾率先利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对进出新发地的农产品实行24小时检测、追溯。此外,还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撬动,对持有检测证明和产地证明的农产品,在服务费等收费方面进行一定比例的优惠。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在源头上加强治理。新发地现有农产品基地550多万亩,我们将把检测设备移到基地,让农产品在装车运输时就进行检测,在运到新发地市场后肯定就是安全的。除了关口前移,在市场内也将加大检测,并通过市场的严格把关,努力形成一个倒逼机制,让品质好、无公害的农产品可以卖到一个好价钱,让有问题的农产品进不了北京市场,用庞大的消费市场换取安全农产品。
近年来,新发地的农产品集散能力不断增强,但也认识到市场容量有限的现实。为减轻物流压力,我们在北京朝阳区管庄地区拓展出新发地第二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无疑将会使新发地在北京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日前,北京市政府正式参资入股新发地,这是北京市政府对新发地这些年所做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鼎力支持。未来新发地除了加大外扩,保障北京菜篮子供应之外,还将继续加快对市场的升级改造,利用几年的时间,争取将新发地建成一个“北京最大,全国一流”,符合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求的现代化物流示范园区。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低空经济:重构物流装备体系的革命性变量 03月05日 16:14
食品行业智慧化物流转型 09月12日 16:05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全面解析电商与新物流 07月26日 13:30
2024物流技术与装备行业发展展望 06月19日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