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零售物流体系与城市发展更匹配——访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于剑波博士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2-04-20 17:16

  城市的特点就是“消费”。身为特大型城市的北京,不仅是全国主要的商贸流通交易中心,更是全国最重要的消费市场。连续三年,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居全国城市之首,未来将如何构建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成为一大考验。

  作为北京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美”)在物流配送体系方面一直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自1994年物美在北京率先创办综合超市以来,网点数量和销售规模逐年增长,物美如何使物流配送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更加匹配?北京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对商业零售物流配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国内消费型城市的零售物流发展,未来将呈现哪些趋势?对于这些问题,物美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于剑波博士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记者:作为国内知名的大型消费品流通企业,物美集团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在北京地区的商业零售领域,物美集团占有怎样的地位?

  于剑波:物美集团创业以来,始终坚持区域集中化发展战略,集中于北京、天津、浙江及银川地区经营多种业态——购物中心、百货、大卖场、综合超市、生活超市、便利店。目前,物美集团旗下拥有多个品牌——物美、美廉美、新华百货、圣熙8号、奥士凯物美、浙江供销超市、老大房。

  2011年,物美集团销售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并且物美商业成功从香港联交所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上市八年,物美商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趋势,销售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7%33%。近年来,物美集团赢得多项荣誉,如由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由世界零售大会评出的“新兴市场最佳零售商奖”等等。此外,物美华北物流中心也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记者:随着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物流能力成为不少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为使物流配送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更加匹配,物美近年来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于剑波:首先是对配送中心进行升级。从2008年起,物美以“高度信息化、充分机械化、适度自动化”作为配送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北京开始筹建仓库使用面积7万平方米、年设计配送能力74.5亿元、集多个温度带和多种配送形式于一体的华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硬件参考国际标准,携手众多一流合作伙伴,例如林德、巴特勒、巴斯夫、阔福、捷曼等。在软件方面,以SAP系统作为大脑,以RF系统为各种作业的指挥棒,将RF的运用贯穿于所有作业环节;同时实施了自动分拣系统,以实现拆零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物美开展了全品项配送和直流(Cross Docking)配送工作。2011年下半年,物美华北配送中心从以前以库存配送为主的方式转型为直流配送为主。通过配送方式的转型,物美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处理效率,降低了库存周转天数,突破了物美库存配送方式下受既定拣货位约束对可配送品项数的限制,推动了该配送中心异地配送的成功推行。

  此外,物美还对冷链配送中心运营进行了升级。随着“农超对接”业务的快速发展,物美集团最近几年在建设冷链配送中心、物流标准化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

  记者:北京中心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土地资源稀缺、绿色低碳环保意识提升等现实因素,对物美推进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于剑波:大型配送中心的建设,尤其是能够满足物流便捷动线需求、交通便利的大型配送中心的筹建难度更大。同时,由于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对各种运输车辆的管制越来越严格,运输资源的使用成本越来越高。近些年,各种车辆进行市内配送的时候面临的政策环境更加严厉,从而推动了以运输成本为主要成本的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上升,物流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此外,人力成本上升也是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主要挑战,人员招聘难度大,工资成本不断走高,培训成本也持续上升,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作业模式,优化调整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的运用比例。

  记者:通过“农超对接”可以使农产品直接从农户进入超市,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成本。较早涉足“农超对接”的物美,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在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方面,物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于剑波:“生鲜活则卖场活,蔬果活则生鲜活”,是我们较早进行“农超对接、集团采购”的直接原因。

  让我们来看一下果蔬“农超对接”的业务场景吧。物美在山东基地的采购人员每天从VRM终端下载来自北京的订单,结合各种果蔬订量与当地合作社或种植农户进行电话预约,每天凌晨到合作社或地头收取刚刚采摘的果蔬,装车直运北京物美果蔬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使用FPS(生鲜工作台系统),根据店铺的订单对各种果蔬进行快速分拣和装车,并在次日凌晨送达店铺,实现基地果蔬农产品“24小时从田间地头到京城超市货架”。

  由物美独立开发的、基于JIT的生鲜果蔬“即时上架”供应链协同控制技术,要求在整个供应链中,上游各环节尽量满足下游环节的需求,提高服务率,降低供应链库存,降低一切不必要的费用,减少一切冗余环节。由于在实际经营中,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库存和服务水平不可能完全按需定采,所以为了进一步减少库存、降低流通损耗,少部分新鲜农产品和大批量订货果蔬可以采用直流(Cross Docking)配送的方法,在物流中心无库存的情况下可即时满足订单需求。

  2011年,物美集团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暨《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还将联手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等专家学者共同攻关,实施可追溯以及用具和流程的标准化,利用IT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将“农超对接”在更高层面上向前推进。

  记者:尽管相关部门提出要“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但共同配送在国内推行仍面临诸多难题,您认为背后原因有哪些?对于推进和发展共同配送,您有哪些建议?

  于剑波:2008年我们在欧洲考察时发现,目前英国的大型物流中心都是从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过来的,并且如今全部都已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中心。因此,逐步实行商贸流通企业共同配送,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应该说是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

  当然,在推行共同配送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难题。共同配送其实是这个链条上的一次流程再造、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因为牵扯到很多生产商、物流商、零售商,共同配送过程中各方的业务需求和利益诉求都是不一样的,会存在许多障碍,各种利益的协调难度很大,这是共同配送诸多难题背后的根源。

  在发展共同配送方面,我认为还有待于连锁零售资源的整合。目前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但是快速消费品的行业集中度与先进市场国家比起来仍然较低,随着快速消费品行业不断发展和并购,有一些企业自然会走向共同配送的道路。

  记者:北京地区的商业零售物流发展未来将呈现哪些趋势?“十二五”时期,在完善物流配送设施及配送网络、推广现代物流信息和管理技术、改善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物美集团有哪些目标和计划?

  于剑波:综合来看,北京地区商业零售物流发展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客户需求的升级。客户对配送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是配送中心作业水平的升级。因为客户需求的升级,商业零售企业的物流中心需要通过信息系统、作业设备、流程等作业方面的升级来应对客户需求的升级,需要配送中心持续提升及时性,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冷链配送功能模式的创新。现在商业零售的冷链物流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发展水平还较低,尤其是随着农超对接的发展,冷链物流发面有很多工作亟待创新,以完善整个链条上的价值挖掘。例如果蔬后熟技术,可以有效连接基地和需求,并降低运输过程和存储环节的损耗,提升商品在销售端的品质形象。又如果蔬深加工技术,通过零售物流的加工环节,增加果蔬商品的附加值。

  四是食品安全工作愈加重要。目前消费者、零售商和政府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商业零售企业的物流中心也必须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和承担一部分建设工作。例如物美华北配送中心现在在北京市工商局支持下所建立的一级检测中心,就承担了大量的监测工作。通过物美配送中心进入物美系统的水果和蔬菜必须经过检测,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进入零售终端。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物美集团也有一些目标和计划,如物美物流网络的建立。随着物美在多个区域开店速度的加快,物美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支撑物美经营的扩张,合理规划区域配送中心和中心配送中心的功能、分工,加快区域配送中心的建设,是物美供应链建设下一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有配送中心运作水平的升级,也是工作重点之一。随着物美华北配送中心从库存配送为主成功转变为通过型配送为主,下一阶段需要对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进行升级,以支撑作业模式的整体升级优化。

  此外,还包括高效、互信供应链体系的建设。随着物美供应链规模的逐步扩大,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互信”建设非常重要。因为提高各个参与方的互信程度,提高互信机制的建设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排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