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综保区拉开向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区转型序幕

来源:浙江物流网 | 2011-07-15 17:17

  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昨天在沪宣布: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浦东举行。这一国际会议首次选择中国作为主办地,为上海城市服务业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注脚。

  “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挂到“快速挡”,让城市在转型中激发新活力,在升级中拓展新空间。

  “四个中心”:更高起点求突破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四个中心”建设已成为上海城市转型的强大推动力。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主打“功能配套”。过去5年间,陆家嘴金融城完成了金融要素市场功能提升和金融机构集聚。今年,陆家嘴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商务环境为目标,又推出以商业配套、区内交通、无线网络、数字信息、金融文化为内容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计划,城市生活功能将全力“追赶”产业功能。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软硬实力提升并举的转型期。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双双居全球第一,已跻身世界大港之列的上海正全力推进航运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建设。6月,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正式开市。今年以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进展,特案减免税、启运港退税等试点启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经纪人俱乐部、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等一大批航运服务机构相继成立,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全面提升。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一起步,就不同凡响。今年3月,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集中供能项目开工,标志着“大虹桥”这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正式启动。不久前,国际贸易技术服务中心、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集散平台、融资租赁特别功能区、空运货物服务中心等四大平台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同时启动,上海综保区由此拉开向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序幕。

  率先突破建设“四个中心”,上海与国家各部委密切联动,推动城市转型步入“加速道”。

  传统产业:创新迎来“又一春”

  结构调整不论“新”与“旧”。伴随着新兴战略产业蓬勃发展,上海传统产业也迎来了“又一春”。

  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制造业一直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最新公布的《财富》500强榜单上,上汽和宝钢分别跃升了72位和65位。依托不断的技术创新,宝钢股份的汽车板保持着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电工钢、镀锡板、高强钢等产品也在同业中遥遥领先,宝钢以不到中国钢铁行业7%的产能,创造了全行业约27%的利润。

  技术创新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上海电气集团每年投入35亿元用于科研开发。目前,上海电气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掌握“整锻转子、焊接转子、套装转子”三种技术的企业,并成功开发世界上最大的450吨电渣重熔炉,成为同时掌握并运用 “双真空”、“电渣重熔”技术的大型铸锻件一流企业。近日,上海电气又成功开发出1.71米长叶片,成为世界上继西门子、三菱之后第三家拥有该技术的企业。

  产品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振华重工,在金融危机来临后提出 “二次创业”。不走老路谋转型,振华重工正在向大型钢结构、海洋装备、能源环保设备、工程(矿山)机械等新市场进军。从第一艘完全由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1200吨铺管船的诞生,到世界上唯一且最大的固定双臂架起重船的交付,再到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全部钢结构通过验收,新的市场已为振华重工贡献了近40%产值。

  中小企业:政府送去“雪中炭”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上海动足了脑筋。政府的创新服务,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

  今年,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将拨出1000万元“助推金”,加上来自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贴补额,中小企业只需承担1/3的基础服务年费,就能迈过“触网”门槛。“政府贴一点、平台企业让一点、中小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帮助大批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抢占一席之地。

  6月1日起,《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政策的落地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在准入、金融、土地、人才等问题上,真正为企业解决难题。本市34万家中小企业将融入“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网络,反映企业诉求也将拥有畅通的主渠道。

  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找准政策突破口,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虹口区政府与上海财经大学签订协议,邀请财大专家为区内微小型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发展战略方面的专业指导。杨浦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抓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率先组建2亿元的早中期海外人才创投基金,帮助初创期的海归企业破解融资难。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