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称为“国货品牌和农产品的双11元年”

2021-11-16 10:03

看到上面这一幕,我跟一位电商行业的朋友感叹道:“拼多多的双11,就是苹果+苹果——几千块钱一部的苹果手机和几块钱一斤的荣成苹果,两者看起来那么不搭界,放在一起却这么和谐。”对方笑道:“这样的场景,确实也只有在拼多多才会出现了。”

过去多年,一直有人怀疑,拼多多的规模成长起来之后,就会“变质”,变成又一个“主流电商平台”,让中小商家让位于品牌商家,普通品牌商家让位于大牌商家,低货币化率商品让位于高货币化率商品。至少从今年的双11看,大家可以放心了,因为拼多多没有变质。虽然它确实在品牌化,确实在出售更多的高客单价、高附加值商品,但是其他商家并没有被“牺牲”掉。拼多多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平衡,兼顾着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就兼顾了不同类型商家的利益。

640.webp (3).jpg

附带说一句,我对于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新消费”“新国货”概念,一直抱着比较警惕的态度,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营销推动(也就是资本推动)的。许多“新国货”独角兽的爆红,无非是大举砸钱买量、不计成本地进行推广的结果。过去每年的双11,都伴随着几个“新国货”独角兽的崛起,可惜来得快去得也快,绝大部分这样的独角兽品牌难以实现盈亏平衡。

最重要的是,因为在营销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许多“新国货”品牌未能聚焦于产品力,而这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新国货不讲产品质量、只讲概念和推销,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者的刻板印象。可是,这并非新国货品牌自己所能决定的——在武装到牙齿的国际大牌面前,它们只有无休止地进行推广投入,才能获得一席之地。归根结底,这是由主流电商平台的流量规则决定的。今年的双11,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而拼多多可以成为一个新希望,让那些不是资本驱动、没有很高营销预算的新国货品牌,也能以合理的成本获得用户,从而获得一个比拼产品力的机会。所以,拼多多强调自己是“买接地气的国货品牌的第一选择”。所谓接地气,接的是消费者的地气、产品力的地气、真实需求的地气,而不是被资本驱动、高高在上、忽视消费者的呼声。

从这个双11,我看到了电商行业的许多新变化,远远超过了双11购物节本身。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收获就是:我对拼多多的未来更有信心了。它已经规模很大、商品齐全、品牌化程度很高了,但它并未丧失初心,并未将平台的短期利益置于消费者的长期利益之上。

双11已经举行了很多年,但只有2021年才应该被称为“国货品牌和农产品的双11元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拼多多的参与程度更高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