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依据加入WTO的承诺全面开放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预示着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将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预计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上投入的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又导致物流服务收费普遍降低,因此2005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利润率普遍下降。为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物流企业的服务日趋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
(一)凸显行业特色
由于不同行业的采购、生产与销售模式不同,物流服务需求各不相同。第三方物流市场已经逐渐被按照大行业划分成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IT电子物流、会展物流、化工物流等。每一行业的物流需求都有其特点,运作方式各不相同。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自身资源状况和运作能力确立自己的目标市场,通过与目标行业内重要企业的深入合作,不仅获得了稳定的业务来源,还带来了更多同质客户的加入,为其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中远物流伴随TCL、科龙进入美洲、欧洲、澳洲等家电物流市场;伴随中核集团、山东电力和东方电器进入美洲、中亚和东南亚电力物流市场。中邮物流通过与雅芳公司的成功合作,赢得了化妆品行业多个大客户;通过为戴尔公司开展VMI服务,将服务对象延伸到供应链上游IT电子企业;通过为天津摩托罗拉公司建设在亚洲的第一个通过TAPA认证的仓库,提供手机仓储、配送、信息和增值服务,在手机行业树立起品牌。安泰达物流承接小天鹅公司旗下的冰箱、空调、冰柜和小家电四类产品的干线运输服务,实现“零仓库”、“零车队”,吸引了海信、惠而浦、东芝等著名公司的加盟,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物流服务平台。
(二)发挥地域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外资企业不断扩大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销售范围,国内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企业供应链在广度上涵盖多个国家,在深度上进入国内二、三级城市甚至配送到户。由于客户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体化”、“一站式”和“单点接触”的物流服务,往往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具有对服务资源的直接掌控能力。尽管有少数跨国物流企业试图建立全球网络来满足客户要求,但大多数物流企业一般只能基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竞争优势,客户也会将不同地域的物流服务交与不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而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进行协调,因而出现多个著名物流企业服务同一客户的局面。
(三)打造服务产品
为实现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和差别化,物流企业通常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客户需求特点,将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提炼成服务产品,以便在特定市场上发挥品牌效应、提高营销效率。UPS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SCS)向汽车、高技术、医药、零售消费品等行业客户推出供应商管理、贸易直达、服务零配件物流(SPL)等服务产品,并提供打包服务方案(Bundled Solutions)。中邮物流经过几年的培育,形成了针对大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适合中小企业的中邮快货服务和面向广大农村市场的分销服务。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
2005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整合。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谋划布局,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手段,完成在中国内地的网络布局,为其独资运作做最后准备;而内资企业则通过对内重组、对外合作,努力提升能力,巩固既有市场份额,并寻机向外扩张。
(一)外资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已经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物流市场即将全面开放之际,这些企业频频动作,通过兼并收购加快网络布局,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来抢占市场,并通过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影响,为逐步实现在华独资开展业务打下基础。
1. 加快网络布局。中外运敦豪在2004年底将国内分公司增加到56个,使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318个城市;FEDEX2005年7月获准在未来三年内在广州白云机场投资1.5亿美元建立一个占地63公顷的亚太货物转运中心;UPS早在2004年底耗资1亿美元从中外运购得23个主要城市的国际快递操作业务,2005年7月又宣布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一个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并计划今后几年在中国投资5亿美元,建设包括浦东国际机场内的转运中心等物流设施;而TNT2005年6月宣布在上海开设中国总部,并计划“几年内投资两亿欧元以拓展其中国业务”,将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增至100家以上,向中国1000个城市提供快递服务。2005年8月初,TNT在经济发达的环渤海布局,进驻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准备将在北京空港物流基地的综合快运中心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综合快运、物流中心。该项目共占地87亩,总投资1.2亿元,年处理能力达13万件,预计年营业额为2.3亿元。TNT还宣布将采取“合作发展”方式发展50家二级城市加盟商。
2. 加大并购力度。2005年12月TNT宣布收购国内最大的公路零担货运商——华宇物流集团。利用后者苦心经营十年建立起的1100多个操作站点和转运中心、3000多辆卡车、12000多名员工和快速消费品、家电、医药领域的17万客户资源的平台,既可发展在华物流,也可把它作为连接国内站点与海外业务的“桥梁”,发展快递、物流、直邮三大主营项目,最终实现其在中国建立最大货物和包裹内陆运输网络的目的。FEDEX收购大田快递50%的股份,使其拥有独资开展业务的条件。
3. 提升服务能力。DHL2005年6月份宣布将其“进口到付”业务的服务范围扩大到全球218个的国家和地区;7月份,宣布其设立于北京的中国国家质量控制中心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DHL在亚太地区开设的第十一个、全球业界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同类设施。它能够对自收件至最终派送的所有航班信息和快递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并与DHL亚太地区质量控制中心以及区域内同类设施实现无缝连接,通过提升航班货运安排的透明度、灵活度和整体货运速度,为DHL整个航空快递网络提供更加科学、严密和高效的可靠安全保障;10月份推出中文版本的快件管理工具-便捷发件系统(EasyShip),帮助用户准确跟踪货物递送过程,控制成本,并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制作详细的个性化报告,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本地客户的服务和支持。TNT则将其旗舰版物流解决方案Matrix运输管理系统落户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并积极倡导RFID技术的应用,以赢得更多的业务。
4. 加强形象宣传。2005年,UPS、FEDEX、DHL和TNT花巨资在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