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导致工厂倒闭、实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罪魁祸首,真的是电商?

来源:​好人长安君 | 2021-04-16 14:26

  每次看到这种观点都相当无语,这种认知本质上跟西方国家的民众摧毁5G基站基本没什么区别,甚至比他们还要愚昧,毕竟5G基站还没有给经济带来直观且丰厚的任何回报,但是电商却已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并且为我国十余年来的社会消费及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里我首先想说的是,讨厌阿里巴巴电商系可以,但请不要将这种情绪无限放大至针对整个行业,电子商务这个行业范围极广,大型企业也很多,如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微信商城包括众多直播带货平台本质上也是电商,而且很多众所周知的实体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可以说电商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

  接下来我用三个分观点来解释一下,电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以及某些人为什么会认为电商是个伤害实体经济的模式?

  第一个观点:电商并没有淘汰或者挤压实体经济或制造业,它淘汰的是传统的产业链模式。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就拿服装来举例说明。

  电商出现之前,服装行业的消费链条就是“服装厂——经销商——商场商店服装店——消费者”,当然了,服装厂也有自己的上游原料供应商(一般也是经销商,再上头才是厂家),有人问为什么明知道经销商会分走一份利润还要有这个环节,甚至经销商拿走利润大头?道理很简单,经销商是一座桥梁,桥两头是厂家和商店,你要么自己修桥(如美邦、森马等),要么走别人的桥交过桥费。终端零售店进货不是想买什么进什么,而是经销商有什么你挑什么,即便有很多款式消费者并不喜欢。

  在成本上,厂家议价权很低,议价权*高的是经销商,如果一件衣服出厂二十块钱(毛利三成左右,有规模优势),经销商这里出货会变成40(上浮一倍,毛利在五成以上,成本包含仓储运输等,有规模优势),终端那里会变成80甚至更多(再上浮一倍或更多,毛利在一倍左右,成本包含门店建设,无规模优势),所以到终端消费者这里,衣服的溢价经过层层推高,成本堆高的最终买单者是消费者。

  而且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消费者以较高价格买了衣服,但体验却并不好,因为终端消费者的数据很难及时反馈到生产厂家。

  在整个产业链中,商店其实也没有赚到很多钱,除非商店自己有经销商的身份——搞批发或者厂家直营。在整个链条里,经销商(批发商)和房地产从业者(商铺租赁)是*大的盈利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虽然对比十年前衣服价格普遍上涨,但是结合收入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人们对衣服的购买力其实比以前要好得多,电商的贡献就是将传统的产业链条给淘汰,然后塑造了一个更高效、同时也更简洁的产业链条。

  首先经销商被大面积地从消费行业消失,不是说经销商不存在了,而是大大压缩了经销商的层级。在以前,经销商跟金字塔差不多,区域级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伴随的是成本层层堆高。但是电商基本上砍去了大部分的经销商,产业链简单变为“厂家——终端销售——消费者”,这个链条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意见可以更快捷地传回到厂家,从而更及时地更新潮流新品,用户体验更好。

  第二点就是终端销售的多元化,它可以开线下店,但也可以开网店,卖衣服的渠道增加了,并且用户的每一次消费行为从本质来讲都可以优化商家的进货决策——它能更直观地知道哪款商品更受欢迎。

  所以你看,衣服的生产制造厂家并没有减少,线下店也没有减少很多,对于消费者而言还买到了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你要非说谁的利益受到损失,那就只能是那些经销商们,但是从商业本质来讲,这些经销商并没有失业,它们只不过被改变了以前躺着赚钱的方式。至于房地产从业者们,商铺不租给卖衣服的,还可以租给做餐饮的,不见得就比以前赚的少。

  其实不仅仅是衣服行业,包括数码行业,如手机。如果没有电商,手机的价格不会降得那么快。

  电商对经济体的影响属于基础级别的,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颠覆,让产业信息加速透明化,让深受信息极端不对等之害的传统产业破而后立形成新的产业链结构。

  所以不要再把电商放到实体经济的对立面去,它真正的角色应该是实体经济的新系统,或者至少是一个高效且有益的“杀毒软件”。

  第二个观点:电商是传统商业的杀毒软件,它加速了消费者业务的提升,并推动了一场内需释放。

  这个观点用粗话来说,就是电商非但没有导致工厂倒闭、老百姓没钱,它实际上推动了更多工厂的建设,让更多人因为电商产业链而发家致富。

  在近二十年来,对中国经济推动作用*大的世纪机遇就是互联网,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中国是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获得互联网红利*大的国家之一,在它诞生早期,互联网的应用还没有完全铺开,但是再互联网进入第一个阶段的成熟期时,中国引入了互联网,并且在政策上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友好的氛围。

  中国更受益的是互联网第二阶段——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期,在这个时期,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经济各个行业的渗透及改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在互联网应用领域,中国具备了比肩美国的资格。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改变是循序渐进式的,它能够极大提升物质与信息交流的效率,促进商业快速发展,尤其对第三产业来说,互联网拓宽了市场空间。比如说原先的商业活动中,人们消费行为都发生在身边,一个在纽约的人很难非常快速地接触到波士顿甚至伦敦的商品信息,更难及时地消费一个处于外地的商品,但是互联网的出现首先解决了信息的获取——你可以在家里通过一根网线看到世界上各地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要他们出现在网络上。同时电商和物流确保你能够不需要长途旅行就能买到商品。

  换句话说,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它让一件商品得到更多人的“注视”,这也意味着同一件商品会有更多的“潜在客户”——这将反过来提升一件商品的销售数量。

  对中国来说,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改变属于突进式,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日新月异。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快速增长的社会财富,这些为电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互联网业开始得到迅速普及,国家大力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初步呈现出来。第一驾马车即外贸导向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基于廉价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商品行销全球;第二驾马车就是内需市场的拓宽,这里主要以“城镇化”为基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就了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

  可以这么说,在2010年之前,电商主要解决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消费场所少”的问题,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在那时并不容易得到满足,但在电商出现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电商也对当时严重依赖线下店和商场的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逼迫着整个产业链条向消费者让利,可以这么说,电商的出现客观上让我们少花了一些钱。

  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电商而言,更大的作用在于扩大了消费人群,提升了电商对整个商业的渗透率,从本质来讲跟之前相比并无改变。

  回望过去的十几年,我们会发现电商更像是传统商业的杀毒软件,它让商业流通变得更加快速高效,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内需释放。

  第三个观点:导致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的并非电商,而是虚拟经济及经济虚拟化。

  一小部分人认为,电商是制造业的大敌,拖垮了线下经济,这个观点在我看来要么是居心叵测人云亦云,要么就是根本没弄明白电商与线下经济的关系。

  简单来说,现代的商品销售模式*为完整的形式包含了线上和线下,而线上模式主要体现为电商,电商又分为平台电商和自建电商。如果一家店同时做电商和开店,那么这家店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零售”,根据行业的不同,还有O2O等说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商跟实体经济实际上并不是对立面,如果你想开店做生意,在以前你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租店铺、进货进行销售,在产业链条上,你的房东和品牌代理商会赚走你开店大部分的利润。但是电商出现后,你会多出很多选择——开线上店、做O2O(尤其对餐饮来说),当然了多出的选择也并非没有代价,线上店同样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学习成本、时间成本等等,但相对来说,电商的成本要低于线下店。

  这就是近十几年来电商得以大行其道而线下店则受到较大影响的根本原因,做生意的人谁不想成本更低、赚的更多。但是对于传统商业模式来说,代理商和线下门店经营者很显然是利益受损者。

  所以仅就线下开店来说,商户和消费者实际上获益匪浅,倒是商铺房东和中间商们受到的利益冲击比较大,当然这也不是说他们会赔钱,只是说会赚的少一些。

  那有人问了,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的罪魁祸首不是电商还有谁,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我觉得是经济虚拟化,更具体一点的话,就是房地产金融化等。

  当一个企业辛辛苦苦生产商品的利润,还不如买一套房靠房产升值的收入时,实体经济就已经存在发展危机。

  而当房地产开始脱离供需基本面,而开始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来承担“赚钱”这个任务的时候,那么房地产的本质就跟股票基金没什么区别,到这个时候因为它属于大宗商品,那么极高的回报就会促使社会资源的巨量流入,于是银行会优先房贷给房地产行业,热钱流入,高价房地产同时会推高商品消费造成实质上的通货膨胀,以及对工厂来说比较严重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用工成本上涨等,如果商品价格的上涨无法覆盖成本上涨,那么实体经济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所以威胁实体经济、造成工厂停产的,除了这些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外,也跟大环境的恶化有关系,这也是国家近几年高举“房住不炒”政策的根本原因,房地产的金融化已经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乃至生存。

  总的来说,电商对以前的商业模式冲击巨大,因而如果依赖以前商业模式来评价电商,那么作为利益受损一方很显然不会觉得电商多好。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讲,电商实际上解决了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并且促进了商品流通,给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因为阿里巴巴而对电商印象不好,但实际上一码归一码,阿里巴巴只是中国电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代表,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如京东、拼多多以及巨量的自建电商等共同促进了电商的蓬勃发展,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企业就否定电商对整个经济的贡献。

  并且在我看来,一边倒地否定阿里巴巴更不可取,毕竟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探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电商行业的“百家争鸣”,真的罪不至死。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