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美日欧等国应急物流体系介绍

来源:物流指闻 | 2020-02-17 12:01 | 作者:如柯

微信图片_20200217120515.jpg  

  中国是一个灾难多发国家,仅2013年便发生多起严重自然灾害事件(见下表),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人、财、物损失。而与之相比,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极不成熟与完善,在面对各种突发灾害时,仍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介绍美国、日本与德国三个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以期给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带来启发。

微信图片_20200217120521.jpg

  一、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

微信图片_20200217120526.jpg

  应急管理模式:“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

  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联邦应急管理署直接向总统负责,下设国家应急反应队,另有5000多名灾害预备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美国的救灾规划还有相应的治安组织体系,该体系平时和警方配合承担各种治安任务,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它会迅速转变成紧急救灾体系,争取*高的救灾效率。

  在国内救灾方面,FEMA设有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平时主要负责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各级各类救灾物资需求、规划救灾物资配送路线,以及救灾物流中心设置等工作。当灾害发生时,物流管理单位便会迅速转入联邦紧急反应状态,根据灾害需求接受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美国法律规定应急行动的指挥权属于当地政府,仅在地方政府提出援助请求时,上级政府才调用相应资源予以增援,并不接替当地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处置和指挥权限;当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州一级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州一级政府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不足时,由联邦政府提供支持。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绝大部分联邦救援经费来自联邦应急管理署负责管理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在国际救灾方面,美国设有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Office of US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OFDA),负责处理各种紧急事务。目前,OFDA在世界范围内设有7个应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海港,存储基本的救灾物资,诸如毯子、塑料薄膜、水箱、帐篷、手套、钢盔、防尘面具、尸体袋等等,一旦某个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OFDA就会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援物资送至灾区。美国的灾害应急处理法规主要有《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全国紧急状态法》等。美国的《紧急状态管理法》不仅明确了政府在指挥系统、危机处理和全民动员等方面的职能定位,而且对公共部门如警察、消防、气象、医疗和军方等的责权做了具体的规范,其中对应急物流相关活动进行规范。

二、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微信图片_20200217120531.jpg

  应急管理模式:“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日本的防救灾体系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职责任务明确,人员机构健全,工作内容完善,工作程序清楚。每级组织都会定期举行防灾汇报,并制订防救灾计划,包括防灾基础计划、防灾业务计划、地域防灾计划等等。日本非常重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把9月1日定为国民“防灾日”,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由日本首相和各有关大臣参加的防灾演习,通过全民的防灾演练,一方面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另一方面检验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的通信联络和救灾、救护、消防等各部门间的运转协调能力,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实战训练。在救灾的物流管理上,日本的主要做法有:(1)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2)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明确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3)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4)对救灾物资进行分阶段管理,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配送中心24小时作业;要求军队协助进行交通管制,维护紧急物品的运输。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根据政府要求采取较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选择车站等4个配送中心,重点关注提升配送效率;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辆次;选择2个地点作为储存性仓库。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但根据灾区需求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即依据订单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减少到2个;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配送中心的配送频率控制在每天2辆次。事实上,日本的救灾物资管理,已经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此外,根据救灾物资性质分送不同的仓库,对社会捐赠灾区的必需物资,经过交叉站台(Cross-docking)分类后直送灾民点,对社会捐赠的非必需物资或超过灾区需要的物资,则送到储存仓库,留待日后使用。

三、德国: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217120537.jpg

  应急管理模式: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德国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于救灾物流,德国是建立民防专业队伍较早的国家,全国初约6万人专门从事民防工作外,还有约150万消防救护和医疗救护、技术救援志愿人员。这支庞大的民防队伍均接受过一定专业技术训练,并按地区组成抢救队、消防队、维修队、卫生队、空中救护队。德国技术援助网络等专业机构可以为救灾物资的运送和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帮助,并在救灾物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德国还有一家非赢利性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即德国健康促进会,长期支持健康计划并对紧急需求做出立即反应,在救灾物流管理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该组织每年通过水路、公路、航空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配送300多万公斤的供给品,并利用计算机捐赠管理系统,保持产品的高效率移动,一旦需求被确定,供给品通常在30~60天内就会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了医药物品的库存。同时,一旦有灾难通知,德国健康促进会就会立即启用网络通信资源,收集灾难的性质、范围等信息,并迅速组织救灾物品配送到指定救助地点。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56视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