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19-08-30 17:23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柳市,镇上渐渐冒出了上万家电器产品加工厂。与此同时,一些厂家却用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影响极坏。随后,柳市镇痛定思痛,毅然关闭数千家门店、执法立案上百起,狠刹假冒伪劣之风。

  步入新世纪,柳市电器坚持质量为先,愈做愈大。在浙江“八八战略”指引下,柳市更是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随后,柳市镇的正泰、德力西、华仪等企业纷纷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企业稳步前行,政府如何找准定位?当“父母官”,还是当“店小二”?“当好‘店小二’!”温州各级党委政府思路明确。近年来,乐清扎实落实116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并向镇村延伸。在柳市镇,通过商事制度改革,28个行业50多个证照“证照联办”……

  2018年,柳市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5亿元,增长9.5%,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十四名。

  外贸生意机遇多

  方 敏 蒋守洋

  商人张吉英在义乌做雨伞生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父亲一直走街串巷给人修伞、卖伞,类似“鸡毛换糖”的小本生意,做了十几年。直到1978年后,各地的市场逐步放开,父亲又做起了雨伞配件生意。

  1997年,父亲两次来到义乌,对当时蓬勃兴起的小商品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回到家后,他告诉张吉英:“义乌有个大市场,我们去闯一闯”。说干就干,他们在义乌篁园市场租下了一个摊位,开始摆摊卖伞。那一年,张吉英23岁。

  以前,父子俩的客人大多都在国内,没想到,到义乌不久,张吉英就在市场上结识了第一位外国客商,接到了第一张外贸订单。不懂英语,就借助字典和计算器。就这样,张吉英签下了一份8万元的外贸订单。交货当晚,他去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我知道,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后外贸生意少不了。”

  再往后,义乌的外贸生意果然越来越多。以前,进店采购的外商以中东、非洲的为主,现在,欧美的客商也越来越多。

  义乌小商品很多,如何能做出品牌?这么多年来,张吉英一直坚持质量为上、服务为上。此外,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也让更多像张吉英这样的商人们得了实惠。

  “刚来义乌的时候,我的商铺其实就是个小摊位。8年后,我就随着市场的更新换代,入驻了全新的国际商贸城。以前,我们运货都用三轮车,市场内外都乱哄哄的。现在,大家有了专门的仓库。打个电话,货物就直接送到装货点。而且义乌的物流实在太好了。我们的生意做到哪里,义乌的物流就能通向哪里。”张吉英很感慨。

  现在,义乌“小商品之都”还在优化升级中。尤其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为张吉英们带来了更多商机:“雨伞是季节性产品,以前走海运要60天,如今通过中欧班列,只需要16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全球,生意越做越大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