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智能终端的协同,基于知识、数据和趋势的大模型构建,实现网络终端的自我感知、自我决策和自我演进,最终实现数字孪生和信息大模型的相互促进,重塑运营体验和运维,为产业园区经营提供最优路径。产业园区所有经营节点与产业链、供应链的端到端节点都可以实现隐私、安全、实时和个性化的交互,每一种设备在未来都会走向智能化,基于智能发展的自我衍生路径,都会融合算力、数据和算法等能力,最终一定会具备自我感知、自我决策和自我演进能力。智能原生最终一定会走向自智时代,现在的智能产业园区已经有了这一雏形,比如针对冷库的烟感、温控等,都可以通过IoT技术形成自我监控、开关闭合等功能,并且能够自我调节温度、湿度和提出预警信息。这些智能原生的自智发展必然会超越人类,当所有的终端形成自智网络之后必然会达成最优状态,为园区的经营提供最适配的解决方案。再结合数字孪生技术与AIGC大模型技术,可以构筑自智网络的底层基石,从而可以有效重塑运营体验和运维体系,最终实现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最优状态,同时也能够实现“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的运营管理。智能原生与自智时代的到来是基于数字孪生发展的必然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遵循“现实要素数字化、数字世界虚拟化、虚拟世界具象化、具象世界现实化”的逻辑进行发展,因此强化数字孪生的模拟和应用,反过来又会促进装备自智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产业园区管理的智能化正向运营闭合。
1.5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设计、智能原生与自智时代的发展,最终必然是全生命周期原生低碳的结果。通过数字孪生的有效模拟,结合智能原生和自智路径的发展,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原则下的设计体系必然会寻求最优能量应用路径,这种能量不仅仅水循环、光利用,甚至风、电、热等所有能量都可以与潮汐节能技术相匹配。
并且随着自智时代的来临,每个终端都是智能终端,都会通过AI辅助深度节约能源,且能够实现全申明周期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所有的一切,最终一定会降低能耗并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基于全网全域信息的共享,可以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断的吸取其他的经营思路,更加深化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结合国家能源与碳排放管理,最终形成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平台。
2、智能原生、AI自智赋能生鲜冷链物流园区
基于产业园技术发展趋势,针对生鲜冷链物流园必然会实现农产品产业的供应链全链路和产业链一二三产的融合,从最开始的选种育种到中间的间苗、收割,田间冷链、去叶分切,成品运营、中间流通、深加工,最终到销售的全过程都可以实现最优化,彻底状态最终化、能耗最小化,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主体节点和作业节点无论是在局域、个域和体域的过程中都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按需适量适配。
通过智能原生和终端自智的发展,将智算数据中心与城市智慧大脑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的联网,最终通过全感全息技术,在数字孪生和信息大模型的交互发展促进下,未来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时代必然会到来。
智能原生与自智时代的到来,对于物流乃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以及全社会物流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作业环节,尤其是对于整体供应链的影响巨大。
2024年11月27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实现新突破,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力争分别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和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支撑显著增强。全文第三节“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中的第四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第五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第八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第九打造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章节都提到商贸流通、大宗业务、绿色发展、资源整合、提质增效等内容。尤其是第五节“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中明确提到“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加强仓配运智能一体化、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创新规模化应用场景”、“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实施物流标准化行动”等内容。上述指导方针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全社会各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流转效率,通过技术有效降低成本,压低产业库存,为全社会释放巨大的效能。通过智能原生和AI自智的赋能,从而达到大幅提升全社会供应链总效率、提升社会库存周转效率、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更为主要的是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新的保障助力。
未来的社会,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称之为局域,我们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例,对整体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进行拆解,从而说明为何智能原生和AI智能能够大幅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最主要的是能够实现生鲜食品的全程安全可溯,为国民食安保驾护航。
农产品产业链主要划分为种前、种植、养殖、收储(含初级品加工、深加工等)、产地交易、销地交易、终端交易(含末端便利店、超市、街边零售、电商社团等)、个人操作、营养指标、信息反馈,从传统的农产品产业链而言,一般对于食安的追溯只能是从销地市场,好一点是从产地交易市场进行检验检疫开始进行追溯,而到了真正的末端销售之后又不能进行主题追溯,因此我们的作业活动和安全只有中间的一段或者是每个都是在各自的场域、局域的情况下保证是安全的,然而整体的产业供应链信息和安全都是断点式的,根本不能保证一棵大白菜从种到吃,甚至到最后的营销数据能否有效的结合。
在未来的三域合一的情况下,设想一下,每块地都是有编号的,就像是我们的工号ID一样,微农机将会普及化,种子和化肥、农药等等都是工业化产品完全可以有效追溯,因此所有片区的农作从一开始就实现了土地地块、种子、微机号码、ID码的绑定,甚至我们的人体健康安全监控体系都可以将你劳作当天是否生病都能够有效进行对接。
随后开始进行统一收割、收储、晾晒或者初加工、深加工,进入产地市场或者是由下游的销地市场、大的商贸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进行统一收购。在所有的这些环节同样都会进行场地、人员、机器以及个域设备、体域设备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