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破局:从全国网络到智慧仓储的进阶之路
当多品牌矩阵覆盖超万级终端时,一套高效的物流网络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
安踏集团设计的 “6+N” 物流网络,以晋江、苏州、廊坊、郑州、成都、佛山6个区域总仓为枢纽,联动 10多个云仓形成全国覆盖。这种布局让线上线下订单实现 “就近发货”,例如东北门店的补货从沈阳云仓出发,时效较传统模式缩短 2 天。而这一网络的服务能力还在不断提升,目前已实现国内 90% 以上的订单可在 48 小时内送达,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需求。DTC模式的落地更具颠覆性 ——90%以上商品从总仓直送门店,跳过中间分销环节,不仅让FILA等品牌的新品上架速度提升 30%,更让终端库存周转效率提高 25%。
然而,DTC模式对安踏集团原有的物流体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包括提升拆零作业量和强化订单交付时效性,这都要求安踏集团必须拥有更加柔性、灵活且高效的仓储系统。晋江中央仓首次仓储升级时,团队放弃了已获预算的零拣分拣机方案,转而选用料箱机器人,全面引入其创新的“货到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在占地约4800平方米、高度达5米的宽敞仓储空间内,创新巧妙地布局了入库上架区、存储区和拣货作业区,充分满足了纸箱和料箱的混合入库、拣选及出库需求,灵活适配ToB和ToC两种不同业务形态的订单处理,轻松实现每天超15万件的出库。
而晋江中央仓再次升级时,所采用的市场上最先进和灵活的闪攀机器人解决方案,仅需一种机型,通过爬升臂与单边货架导轨接驳,每天完成出库超40万件。继晋江仓项目之后,安踏集团持续对苏州仓、廊坊仓和成都仓等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投入,以支持其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通过推进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安踏集团已实现了区域仓及云仓的全国布局。货品平均周转时间缩短了15天以上,单件物流成本也降低了超过20%。当每一个仓配节点都成为数据互联的智能单元,每一次配送效率的提升都转化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安踏集团正以物流为笔,在产业变革的蓝图上,书写着从 “中国智造” 到 “全球流通” 的新叙事。
协同向新:人与系统的价值共振
无论是生产还是物流,安踏集团的革新始终带着 “以人为本” 的温度。在生产端,传统工人转型为设备监测员,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收入稳定;在物流端,仓库管理员从 “推着叉车找货” 变为 “在工作台接收机器人配送的货物”,培训体系让他们快速掌握数据系统操作。
这种协同正在支撑更大的目标 ——2025年 6 月19日启动的安踏集团体育用品产业创新加速器,重点之一就是搜寻物流智造领域的颠覆性方案,例如精度更高、更加智能、更加灵活柔性的自动化设备,辅助工厂及仓储物流提效的智能技术,颠覆性的生产工艺等。当生产智造的 “地基” 与物流流通的 “血管” 形成合力,不仅能支撑自身的全球化扩张,更能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升级路径。
从生产车间到全国的智能仓网,安踏集团的每一步创新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体育用品从生产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全链条,既高效又充满温度。这或许就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从 “规模领先” 到 “价值引领” 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