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间件、系统集成方面,IBM、HP、微软、SAP、Sybase、Sun等国际巨头占据着主要位置。自2005年以来,IBM、惠普、微软等公司都采取了积极行动加大对RFID中间件及有关应用平台的研发,国内像用友之类的ERP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研发进程和投资力度仍无法与国外厂商同日而语。
总体而言,中国的RFID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代理国外。虽然目前开展RFID业务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家,但总体而言仍受核心技术缺失的困扰,大都集中于低端产品,同质竞争比较严重。
寄望国标早出台
“以往我们有太多的产品在国际上被别人的专利费压得喘不过气来。目前RFID还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我们还有‘先入’的优势。”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成海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我国急需制定出自己的标准。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制造基地,因此,我国RFID标准的制定牵动着国际标准的未来走向。如果我国企业不能尽快形成统一标准,将再次沦为只能获取低附加值的“代工商”,损失将远远超过28亿美元。
去年6月15日,RFID标准组织“EPCglobal”公司宣布已经完成了全球第一个RFID标准的制定工作,更是让推崇RFID的厂商们欣喜若狂。赛迪顾问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RFID标准主要用在物流上,而且EPCglobal的标准是提供了一个范围,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各方面全力推进RFID,然而一切还是得慢慢来。对于芯片厂家来说,EPCglobal的标准出来之后,根据标准研制出芯片,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对于应用企业来说,标签的成本也始终是一个受困扰的问题。
据上述人士透露,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传出的消息表明,备受关注的RFID标准的最关键部分———频段部分有望在年内确定,频段部分已经完成试验室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