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数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2021-11-16 10:01

今年的双11似乎比往年冷清许多:没有过去那样每小时公布GMV的喜报,没有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讨论,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也很安静。

直到11月12日凌晨,天猫终于公布了双11购物的结果已经公布:GMV同比增长8.45%,达到5403亿元。很多人觉得这个增速太慢了,低于他们的预期,由此引发了“淘系电商是不是要走下坡路了”的讨论。然而,我觉得这个增速并不慢,而且体现了淘系电商发展思路的一个正确转变。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下。

2017-20年,天猫双11的GMV增速依次是:39%,27%,26%,26%。由此可见,今年的双11增速确实有了较大程度的放缓。关于天猫双11是否会减速的问题,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我还在券商当分析师的时候,每年都有投资人问:“今年双11的增速会大幅放缓吗?会下降吗?”此前每一年,天猫的实际数字都给市场带来了惊喜;那么,我们可以说今年没有惊喜了吗?

其实,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向双11要“惊喜”本来就不现实。从今以后,对互联网公司的评判标准将从“惊喜”转向“稳定”,从“野蛮生长”转向“有质量的增长”。因为大水漫灌式的发展道路走到了尽头,任何互联网公司如果想基业长青,就不应再聚焦于短期的用户及交易额数字,而应该聚焦于那些根本性的东西——对实体经济效率的促进,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以及科技创新。

在今年天猫双11,在GMV数字之外,我还关注到一些其他的指标:

有29万个品牌参与了天猫双11活动(去年为25万个),而且是在破除“二选一”的情况下。这充分说明,淘系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二选一”。

在参与活动的品牌当中,有65%是中小企业、产业带商家和新品牌。可见双11活动的覆盖面很广,并不仅仅属于大牌商品。

从去年天猫双11到今年双11,有78个品牌实现了GMV千万级到亿级的跨越,698个品牌实现了GMV百万级到千万级的跨越。天猫仍然是“新国货”品牌增长的最值得依赖的平台。

有1600个品牌参与了天猫“品牌会员挑战计划”,在双11期间吸纳了9700万新会员。所以说,天猫是中国DTC(Direct-to-Consumer)品牌的最佳渠道。

参与今年天猫双11的用户有45%是90后或00后,其中00后用户的数量同比增长25%。显然,天猫对年轻消费者仍然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带的农产品,GMV同比增长20%,大幅超过了整体GMV增速,体现了淘系电商的普惠性。

在我看来,上述数字相较一个干巴巴的整体GMV数字,更能立体反映出淘系电商生态的质量。说一千道一万,大家最关心的并不是天猫双11增长了多少——揠苗助长式的增长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是没有意义;大家关心的是淘系电商的生态是否健康、核心竞争力是否仍然稳固。今年的双十一,可以给上述问题一个正面的回答。

衡量一个电商平台的竞争力,首先要看它能不能让商家赚到钱,能不能满足大部分商家长期运营需求。互联网市场从来不缺乏新的流量入口,商家永远渴望着新的流量来源。但是,电商的本质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生意,比拼的不是流量而是效率,尤其是能否占领用户心智、在复购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循环。

其他平台对淘系电商的挑战不是从这几年才开始的——早在十年前,以搜索引擎和信息流广告为流量来源、以H5店铺为落地页的二类电商就已经非常流行;现在的许多内容电商平台,无非是把短视频、直播的流量与二类电商结合了而已。这种模式当然可以迅速拿到流量、撑起GMV,但很难形成有效复购。尤其是那些知名度不高、尚未占领用户心智的新兴品牌,单纯依靠内容平台的“种草”“兴趣引导”去建立品牌知名度是不现实的,只能带来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率。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