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近五年来规模最大的商战,在短短几个月内烧掉了数百亿资金。京东、美团、阿里三家巨头贴身肉搏,将外卖行业的日订单峰值从1亿硬生生推高到了2.5亿。表面上看,亿万消费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低价,商家订单暴增,似乎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盛宴。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许多卷入其中的餐饮商家发现,自己越忙越亏钱。这场史上最贵的外卖大战,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远比想象中复杂。
不上桌,就出局
“现在不做外卖,生意就会被别人抢走。”湖南长沙的快餐店老板谭聪一语道破了所有商家的焦虑。他的“言西早”快餐店开了近十年,曾经仅靠堂食就能日入过万。但如今,外卖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谭聪的店在美团、饿了么上日均能接到近千个外卖订单,占总单量的五分之一,数字很漂亮。但利润却薄如纸。他算了一笔账:一份20元的口味鸡丝面,顾客到店吃,他能收20元。走外卖,他要承担6.6元活动补贴、1.04元平台佣金和2.45元配送费,最后到手仅10.9元,几乎被腰斩。
“堂食毛利大约57%,扣掉成本就所剩无几。外卖必须做,为了曝光率,但高额补贴让我们陷入了‘为单忙活’的困境。”谭聪的话充满了无奈。
平台数据似乎在印证他的选择没错。近30天,他的店铺新增了1514名下单新客,营业收入增长了17847元。但另一组数据却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商家同期的“补贴及支出”费用暴涨了16688元。新增的营收,几乎原封不动地又还给了平台。
这意味着,商家平均每卖一单,要比以前少赚6.12元。对于客单价仅30元左右、毛利约55%的快餐店来说,这无异于被直接抽走了利润空间。不上牌桌意味着被遗忘,上了牌桌却发现自己只是在陪跑。
牌桌下的暗流
这场战争看似是围绕一块钱的鸡腿饭和“0元购”奶茶展开,但其导火索,却是一个名为“闪购”的杂交业务。它介于电商和外卖之间,比外卖品类多,比电商送得快,本是美团悄然布局多年的棋子。
早在去年,美团的城市代理商秦寒就感受到了压力。平台对闪购业务的KPI要求从10%的增长率一路飙升到50%,甚至100%。饿了么中层齐润也注意到了对手的动向,他掌握的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底,美团闪购在深圳的日订单已突破100万单,占其外卖总单量的份额超过35%。
当美团闪购开始大举进军手机等3C数码品类时,警报在京东内部拉响了。一位美团人士评价:“这相当于打到了京东家门口,今年不应战,就晚了。”京东的反应,是“以攻为守”,直接杀入美团的核心腹地——餐饮外卖。
京东的入局准备已久。去年八九月,他们就开始接触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今年初,一场大规模挖角行动展开,饿了么的商务拓展王昭觉就接到了面试邀请,对方开出了50%的薪资涨幅和19薪的优厚待遇。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的视频,更是在社交网络上引爆,成了最具穿透力的广告。
京东的策略极为清晰:直接与库迪、老乡鸡这类高度数字化的连锁品牌总部合作,实现批量上架;同时利用代理商开拓中小商家。更具诱惑的是,它在5月1日之前对商家免抽佣,并承担了配送费。这对于长期苦于平台高抽佣的商家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谁在为狂欢买单?
消费者的狂欢和平台的战略扩张背后,是商家被严重挤压的生存空间。经营粤菜馆的叶瑶对此深有体会。她以一笔订单为例:一份售价27元的招牌四宝饭,加上1元打包费,总计28元。
这笔钱在到达她口袋之前,要先减去5元的商家补贴、1.47元的平台佣金和5.92元的配送费,剩下15.61元。再扣掉约50%的食材成本,账面上“看似有2.11元的利润”。之所以说“看似”,是因为这并未计算店面租金和人工等固定成本。
以6月份为例,叶瑶的店铺美团外卖总营业额16.2万,各项费用扣除后收入10.2万。她的店200平米,11名员工,月固定支出高达9万元。分摊到外卖业务上的固定成本约3.4万元,再加上7.8万的食材成本,最终她6月份的线上业务真实利润为-10340.47元。
这就是“赔本赚吆喝”的真实写照。消费者短期内享受了低价,但长期来看,商家为压缩成本,可能在食材和包装上动手脚,食品安全风险随之上升。订单暴增也让骑手压力倍增,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步加剧。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今年5月和7月已多次约谈相关平台,试图规范收费行为。如今,曾经铺天盖地的“0元购”广告已难觅踪影,但各种诱人的外卖红包依旧在推送。这场战争的余温,仍在持续。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谁是赢家?
消费者得到了短暂的实惠,但可能要以未来的服务降级和食品安全风险为代价。商家获得了虚假的订单繁荣,却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利润亏损。骑手在激增的订单中疲于奔命。显然,他们都不是赢家。
或许,真正的赢家并非某一家公司,而是平台这种商业模式本身。这场大战,无论最终谁的市场份额更大,都进一步强化了平台作为流量和规则制定者的绝对权威。商家、消费者、骑手对平台的依赖被前所未有地加深了。
当所有参与方都被迫在平台划定的规则内“卷价格”时,关于“卷价值”、“卷服务”的讨论,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期盼。战争总会结束,但被改变的行业生态和被重塑的权力格局,将长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餐桌。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从人工分拣到智能仓:数字物流如何支撑万亿电商市场? 07月22日 14:54
破局与新生:物流新能源革命的全球图景与时代使命 05月27日 09:28
低空经济:重构物流装备体系的革命性变量 03月05日 16:14
食品行业智慧化物流转型 09月12日 16:05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